黄简老师书法史研究——书法史研究的随想四则

黄简老师书法史研究——书法史研究的随想四则

ID:15682763

大小:5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4

黄简老师书法史研究——书法史研究的随想四则_第1页
黄简老师书法史研究——书法史研究的随想四则_第2页
黄简老师书法史研究——书法史研究的随想四则_第3页
黄简老师书法史研究——书法史研究的随想四则_第4页
黄简老师书法史研究——书法史研究的随想四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简老师书法史研究——书法史研究的随想四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書法史研究的隨想四則·黃簡 二零零零年九月二十三日於香港。此文為浙江省文物局主辦,浙江省博物館、沙孟海書學院承辦的「中國書法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浙江杭州召開。浙江博物館編《中國書法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1-6。西泠印社2000年12月第一版,ISBN:7-80517-490-3/J.491。 一有關中國書法史分期和斷代的問題,我曾經寫過兩篇論文。一九八一年九月,《書法》雜誌在紹興召開「中國書學研究交流會」,我在會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題目是《中國古代書法史的分期和體系》

2、。這篇文章主要對古代書法史進行宏觀的切分,我一直想做更細緻的研究,但這期間我負責的《中國書法大辭典》編寫工作進入高潮,無法抽出時間。其後我移居香港,編輯《書譜》雜誌,也是非常忙碌的工作。差不多十年之後,移民加拿大,才有時間看點書。一九九四年九月,滄浪書社在江蘇常熟召開「中國書法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我發表了第二篇論文,題目是《〈傳授筆法人名〉考—─兼論漢魏以來書法史的四個階段》,作為第一篇論文的續篇。我在第一篇論文中,把中國古代書法史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為「發生期」,從春秋末期至秦、漢之交,以篆書為主要書體,以李斯為其

3、終結。第二期為「形成期」,從秦漢之際到漢末桓、靈時期,以隸書為主要書體,章草為其變體,以蔡邕為其終結。第三期為「成熟期」,從桓、靈之時至清末,以楷書為主要書體,行、草為其變體,張芝、鍾繇是開創人物,二王父子是總其大成、成就最著的代表性書家,至康有為輩是其終結。我在第二篇論文中,把中國書法的成熟期再細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漢魏張芝、鍾繇直至二王,這是筆法創始並確立的時期,出現了張、鍾、二王這樣的代表人物,所謂「晉人尚韻」,即指當時已能用純熟的筆法去成功地表現出魏晉風範,為後世確立了書法的法則。可稱為「立法時期」。

4、第二個階段,是二王後至五代,這時期中,筆法代代傳授,影響日益擴大,所謂「唐人尚法」,即指此一階段以追求筆法為風尚。現在的書家都以臨帖為功課,但晉唐卻是以尋找名師詢問筆法為主要方式,一得筆法,立即身價百倍。可稱「傳法時期」第三個階段,自宋開始,筆法中斷,不得已以刻帖相代。《淳化閣帖》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古人的書跡成為無聲的老師,學書者只能在刻帖中摸索古代的筆法,於是有「帖學」之興起。所謂「宋人尚意」,只是法外求意,亦為無可奈何的事。這一階段是「帖學時期」。 第四個階段,從清代中期起,帖學既是自己臨帖學習,於是眾說紛紜,甚

5、麼人都可以解釋一番,故兩宋以來,筆法不精。帖本翻刻日久,字畫模糊,自然漸漸走入窮途,遂有「碑學」之興起。這一階段是「碑學時期」。¡這兩篇文章,是我對中國古代書法史分期的闡述。可列表如下: 一形成期從春秋末期至秦、漢之際   二發生期從秦漢之際至漢末桓、靈時   三成熟期從東漢桓、靈之後至清末1立法時期鍾繇、張芝起,至二王。2傳法時期二王後至隋、唐、五代。3帖學時期宋刻閣帖起至清中期。4碑學時期阮元、包世臣起至民初。二 文章寫了出去,但在構思過程中還有一些想法,沒有寫入論文。論文不是揚州炒飯,可以一次過加那麼多作料。乘

6、這次浙江博物館召開書法史會議的機會,把一些多年的想法寫出來,向諸位請教。第一,書法史不必依照朝代劃分觀察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我對書法史的分期,是按照性質來分的。我長期來有一個想法,就是書法史不必按照朝代來分期。我所見到的書法史著作,基本上都是依照朝代分期的。是否有不按照朝代分期撰寫書法史的,我孤陋寡聞,沒有見到,海外又不容易買到新書,我很期望有這樣的書法史。按朝代寫歷史,漢魏晉唐,宋元明清,敘述起來有其方便之處,約略等於編年史。朝代好像公路旁的路標,有時間上的沿序作用,但是這樣寫出來,往往平鋪直敘,等於一篇流水帳,

7、故司馬遷以紀傳體救編年體之窮。紀傳體的好處是把一個人的材料集中了,省了讀者的功夫。現在我們看到的書法史,材料很多,人物很多,但被朝代所分隔,不能形成一個專案。比如書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鍾張二王」,鍾繇﹝151-230﹞為真書之祖,張芝﹝?-192?﹞為今草之祖,二王繼承鍾張,集其大成。孫過庭《書譜》,開章就說「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鍾張云沒,而羲獻繼之。」幾句話就把中國書法的遞變,講得清清楚楚。「鍾張二王」是一個專案,是中國書法成熟期

8、的發源,我認為要集中在一起講。現在的書,把張芝歸入東漢,鍾繇歸入三國,實際上兩人是同時期的,張芝年事稍高而已。以朝代劃分,就把兩人隔開了。 類似的例子還很多。我再舉一例:盛唐書壇,實根源於智永。盧攜《臨池訣》說:「吳郡張旭言:『自智永禪師過江,楷法隨渡。永禪師乃羲、獻之孫,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傳陸柬之,陸傳子彥遠,彥遠,僕之堂舅,以授余。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