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考前冲刺策略

高考物理考前冲刺策略

ID:15729739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5

高考物理考前冲刺策略_第1页
高考物理考前冲刺策略_第2页
高考物理考前冲刺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考前冲刺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物理考前冲刺策略 备考策略 一、用“空提纲”清理知识死角光学、近代物理、物理史以及一些重要试验的知识不像力学和电磁学知识那样系统,显得杂乱、零散,但是这几部分知识内容在高考中要求不高,属于知道即会的知识,只要知识上不存在“不知道、说不清”的现象,通常都可以将分拿到手。特别是在高三复习进入“白热化”的最后阶段对于散乱的知识死角,可以利用“空提纲”唤起记忆及加以巩固。“空提纲”就是提纲上只有问题而没有答案。如果你对提纲中的某个问题能够回答出一些,但并不全面,或感到没有把握,则说明你对这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求甚解。下面附

2、上原子物理“空提纲”示范: 1.什么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 2.α粒子散射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给人的启发是什么?  3.玻尔理论的三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三种衰变的本质各是怎样的?原子核的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计算发生几次α、β衰变? 5.α、β、γ射线的速度、贯穿能力和电离作用分别是怎样的? 6.什么叫半衰期?物理或化学状态改变时,半衰期会随之变化吗? 7.质子、中子和正电子是怎样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被发现的? 8.放射性同位素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9.什么是爱因斯坦质能方

3、程?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怎样求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10.可控裂变反应和不可控裂变反应各有什么应用?什么是热核反应?热核反应有什么实际应用?为什么可控核聚变是较理想的能源?二、错题过关  解错题是成功之母,反思是成功之父,整理是成功之路,纠错是成功之行。  将自己做过的练习、试卷,特别是各区一模、二模试卷,集中起来做成“错题集”,专门看“错题”,仔细琢磨其中的知识点及与其有关的知识内容,不清楚的,一定要回归课本看懂,或者与同学讨论、请教老师。力争做到一题不二错。三、查缺补漏  查缺:从整体上和相

4、互联系上归纳出若干个基础知识和方法体系中的问题。查缺时切记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一个一个题地分析,这样会找不到学习中问题的主线,容易在补漏中陷于具体解题的情景中,不利于弥补知识网络体系中的漏洞。  补漏:补漏不是再做多少题的事情。应该分析错题错在什么地方,是概念问题还是思路问题。无论是概念问题还是思路问题,都需从知识与知识的联系中,从方法的体系中进行分析,得到正确的结果。四、关注高新技术  学生学习的虽是基础知识,但高考却重点考查知识的运用,即如何利用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所以在复习时应

5、重视那些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的知识点,要学习运用学科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高考中出现了很多以STS(科学、技术、社会)为背景的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贴近科技前沿的磁流体发电机、回旋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电子显微镜、磁单极、黑体辐射、高温超导、霍尔效应等,联系生活密切的远距离输电、电磁波谱、涡流等。  抢分策略 一、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科学安排答题顺序  原则:先易后难。根据个人定位、个人能力,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科学安排答题的顺序,不留空题,不留遗憾!哪怕把握不大的题目也要写出

6、可能得分的公式。二、狠抓审题防止熟题上当  1.逐字逐句,仔细审题,将文字转化为物理语言;  2.坚持先定性后定量;  3.注意物理的矢量性,矢量的大小和方向;  4.要勤画草图,如运动示意图、受力图、波形图、等效电路图等。必要时能按比例准确作图,这对分析和求解是非常有用的;  5.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和排除(多余)干扰条件。隐含条件可能出现在卷首的说明、大题题首的说明、括号中的条件、插图中的      条件、提供的表格数据等;  6.要特别防止熟题上当。注意高考题跟自己熟悉的题可能的不同点,千万不能不加分析就凭印象写结

7、果。三、注意规范答题  1.要写原始公式,不要直接使用变形公式;  2.要用已知量表示结果;  3.注意文字说明的科学性、准确性;      4.分步列式,不要写连等式。       5.一定要将答题写在答题框内,不要出框。四、考前提醒  1.重温物理学史,特别重视涉及原子物理、光学、重要实验的内容;  2.重温各类测量工具的读数,特别重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与原理;      3.重温2010年物理科《考试说明》上必考的学生实验。    4.重温最近3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最后三题,特别重视立体空间结构题,熟练空

8、间变换,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  5.重温“二级结论”,特别重视与力学、电学相关的“二级结论”,不要忘记结论成立条件;  6.坚持每天一练,保持物理思维的敏锐度,坚持到考前最后一天。  精华学校 宋晓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