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古文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古文复习

ID:15767966

大小:37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5

初中语文古诗古文复习_第1页
初中语文古诗古文复习_第2页
初中语文古诗古文复习_第3页
初中语文古诗古文复习_第4页
初中语文古诗古文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诗古文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现在用来形容 交际来往的人很多2.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3.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4.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等景物。5..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答:描写山

2、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6.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7.《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8.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9.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

3、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10.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11.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

4、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答:[甲]风霜高洁[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12.第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的静景,也描写了“_悬泉瀑布,飞溯其间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13.从全文看,第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14.填空: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

5、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导游词: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

6、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14.“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与朱元思书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7、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

8、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