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第一案看安顺地戏品牌保护战略

从“非遗”第一案看安顺地戏品牌保护战略

ID:15787048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5

从“非遗”第一案看安顺地戏品牌保护战略_第1页
从“非遗”第一案看安顺地戏品牌保护战略_第2页
从“非遗”第一案看安顺地戏品牌保护战略_第3页
从“非遗”第一案看安顺地戏品牌保护战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非遗”第一案看安顺地戏品牌保护战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标题:从“非遗”第一案看安顺地戏文化品牌保护战略JOHNNYLLU内容摘要:安顺地戏①,俗称“跳神”,是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民间戏剧,其由来与屯堡人的生存选择有关。据《续修安顺府志》记载:“当草莱开辟之后,人民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事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这一有着600年历史的为安顺地区所独有的民间戏剧,贵州省政府和国务院均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中新网5月24日报道②,"非遗"第一案宣判安顺文化局状告张艺谋侵权败诉。因认为张艺谋的电影《千里走单骑》将安顺地戏“张

2、冠李戴”,说成了云南面具戏,为了给安顺地戏正名,贵州省安顺市文化局将电影编剧、导演张艺谋及制片人张伟平、出品人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告上法院,从法律上给安顺地戏讨回说法,打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品牌保卫战。然而西城法院一审驳回了安顺文化局的诉讼请求,安顺文化局一审败诉,安顺市文化局局长邹正明表示,将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将维权进行到底。此次事件有值得思考之处,中国文化非物质遗产保护何去何从,品牌建立和保护举步维艰,甚至可以说品牌名存实亡。民族文化的没落遗失,民族情感之淡薄,众多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皆因中国民族文化品牌意识的淡薄,保护

3、的力度欠缺甚至仍是空白,建立和健全民族文化品牌保护措施,当前来说可谓极其重要,而且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对于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安顺地戏非遗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品牌保卫战绪言:张艺谋的电影《千里走单骑》所宣传的云南面具戏,就是安顺地戏,其中的演出演员就是拍摄前剧组到安顺市文化局找到时任局长的帅学剑,其认为这是个宣传安顺地戏的好机会,答应为剧组寻找地戏演员。最终,帅学剑找到了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詹家屯村三国地戏队的詹学彦、曾玉华等8位民间艺人应邀前赴丽江,在影片中表演了《千里走单骑》、《战潼关》,这两场安顺屯堡地戏并被剪辑到影片中,但

4、影片却称此为“云南面具戏”。 “为什么演员是我们的,服装是我们的,结果就成了云南面具戏呢?”邹正明这样说。之所以产生了这样的结果,很大一方面是我们自己民族文化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方面做的欠缺,让张艺谋剧组的这种不负责任的张冠李戴,扭曲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的精神,造成了对民族文化的破坏与传承,也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民族的情感,使得詹学彦、曾玉华等地戏表演人员背负上了卖祖宗的骂名,还造成2005年影片热映后,一拨一拨游客慕名到云南丽江看地戏,但这些游客最终均失望而归的事实。“地戏本身就是安顺所独有的,在丽江当然看不到!”这点毋庸置疑。已经造成了的文化消极传

5、播的影响也真实存在着,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涵该怎样跟好地继续传承下去?这就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关键所在了。正文:600多年前,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征南大军部分驻守安顺而来的屯堡人,随之产生的安顺地戏,是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征的民间戏剧形式,代代传承,已经形成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是贵州不可或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安顺地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以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广受欢迎,曾造访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新加坡,多次到香港、台湾、北京、上海演出,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6、”、“中国戏剧历史博物馆”。张艺谋的电影《千里走单骑》将安顺地戏“张冠李戴”,说成了云南面具戏。为了给安顺地戏正名,2010年1月21日,安顺市文化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名义作为原告,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将导演张艺谋、制片人张伟平及出品人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推上被告席,讨要署名权。立案后,这起案件备受各方关注,被称为“中国非遗保护第一案”。安顺文化局要从法律上给安顺地戏讨回说法,打一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品牌保卫战。然而2011年5月24日西城法院一审驳回了安顺文化局的诉讼请求,安顺文化局败诉,但安顺市文化局局长邹正明表示,

7、将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将维权进行到底。安顺地戏无论从产生到发展,演变至今,作为其文化滋生的土壤,安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的地位毋庸置疑,这点从法律判决书中也有所体现,法院的判决书中对安顺地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安顺地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依法受到国家的保护、保存,任何非法侵占、破坏、歪曲和毁损等侵害和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继承和弘扬的行为都应当予以禁止和摒弃。”但是为什么又败诉了呢?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遭到了侵害,这里面难道没有文化保护的缺失么?从案件中可以看到一些问题,看到民族文化品牌意识的不健全,文化保护力度

8、的欠缺,民族文化的逐渐没落,民族精神内涵的丧失,才可能会导致被一些人找到漏洞、空子,而破坏民族文化传承,使其扭曲地发展。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