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工厂模式三层架构的认识和分析

分析工厂模式三层架构的认识和分析

ID:15789125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5

分析工厂模式三层架构的认识和分析_第1页
分析工厂模式三层架构的认识和分析_第2页
分析工厂模式三层架构的认识和分析_第3页
分析工厂模式三层架构的认识和分析_第4页
分析工厂模式三层架构的认识和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工厂模式三层架构的认识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工厂模式三层架构的认识和分析我们所认识的三层架构,其实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普通三层:数据访问层DAL:用于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和访问,从数据库获取数据或保存数据到数据库的部分。业务逻辑层BLL:业务逻辑层承上启下,用于对上下交互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

2、实现业务目标。表示层UI:主要实现和用户的交互,接收用户请求或返回用户请求的数据结果的展现,而具体的数据处理则交给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去处理。业务实体Model:用于封装实体类数据结构,一般用于映射数据库的数据表或视图,用以描述业务中客观存在的对象。Model分离出来是为了更好地解耦,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的作用,更好地进行复用和扩展,增强灵活性。通用类库Common:通用的辅助工具类。 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3-tierapplication)-7-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

3、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删、改、查。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成为领域层)、表示层。三层结构

4、原理  3个层次中,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7-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表示层

5、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BusinessLogic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7-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

6、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数据层  

7、数据访问层: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  简单的说法就是实现对数据表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的操作。如果要加入ORM的元素,那么就会包括对象和数据表之间的mapping,以及对象实体的持久化。  优点:欢迎访问http://softwareservice.taobao.com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8、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2、-7-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