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人教八上16

《桥之美》人教八上16

ID:1579882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2

《桥之美》人教八上16_第1页
《桥之美》人教八上16_第2页
《桥之美》人教八上16_第3页
《桥之美》人教八上16_第4页
《桥之美》人教八上16_第5页
资源描述:

《《桥之美》人教八上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桥之美》人教八上16《桥之美》人教八上16《桥之美》人教八上16  《桥之美》教学设计  农垦八一总场中学李美芳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品味本诗意的描写性语言。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审美效果分析,指导学生获得一些美学基本知识;品味中诗意的语言。  三、教材、学情分析:  中学语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八年级

2、(上)第三单元是说明单元,所选的五篇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  学习本之前,通过《中国石拱桥》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说明的特征、常用的说明方法,也了解了说明语言应准确、周密的特点。但本与《中》有所不同,它不是一篇规范的说明。学习本,要仔细品味中诗意的描写性字,它与带有说明性的字相间杂出,让人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  四、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间:一时  六、教学过程:  (一)

3、激趣导入,揭示题  1猜一猜我省一处标志性建筑物。  (出示海口世纪大桥远景图)  2欣赏一组桥梁图片,感受桥梁之美。  (图片分别是:苏州石桥、上海南浦大桥、广西风雨桥、以及组合图片)  3引出题。  (出示“教学导言”幻灯片)  4介绍作者情况。  (二)学生朗读  要求:  1思考:在作家看“桥”美在何处?  2请划出揭示“桥之美”的句。  (三)品读:  1在作者看,桥美在何处?  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幻灯片出示中心句)  2你是否划出揭示“桥之美”的句子

4、?请读一读。  品读句子。  3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举例说明:  ①石桥与苇丛配合;  ②石桥与细柳合作;  ③石桥与水面配合;  ④风雨桥与廊亭相映;  ⑤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4同学们想欣赏哪一个画面呢?  (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阅读要求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学生在赏图读中品味语言的优美与精炼。)  如:是怎么描写石桥与苇丛的配合呢?请你读一读。  再如:“风雨桥”的片段内容  师(启发):从这段话描述的景象看,风雨桥所处的环境是什么

5、?[高、急流]  师:桥面上的“廊和亭”为什么是“理想的位置”呢?  根据学生的阅读要求赏析、品味“桥之美”  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②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

6、月,也令画家销魂!  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烘托了。  ③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往往碰

7、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以上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第一个内容之后,余下内容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由小组自由挑选片段内容进行合作学习。

8、学生在美读之后能品味其中的语言美,然后由学生互相评价]  五、小结写作方法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它的说明性体现在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说明。  举例时,作者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朗读一遍,注意把美感读出。  [注明:这一环节视时间松紧可省略或保留。]  七、总结  学完你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作者为什么能把桥写得如此美呢?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