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

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

ID:15850634

大小:4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6

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_第1页
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_第2页
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_第3页
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_第4页
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本溪文化是本溪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物质资源、人文精神、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以本溪地域文化为主要内容。本溪文化从属于华夏文化的东北文化,但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本溪地域文化是在地方特有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在人类社会千百年的演化过程中传承与积淀下来的,它是本溪人民运用智慧改造自然的缩影,因此,它从历史的角度决定着本溪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本溪文化溯源。本溪文化传承至今,可考的历史已有30多万年。本溪满族自治县庙后山遗址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3

2、0多万年,被称作“东北第一人的故乡”。遗址中出土的石器有的经过交互打击方法进行了特殊加工,这形成了庙后山石器的一大特点,代表了当时较先进的石器制作水平。这种“工艺”可以说是本溪地域文化的“雏形”。新石器时期,本溪地区人类活动逐渐频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凤鸣、牛鼻子遗址,本溪满族自治县的东崴子、三角洞、张家堡等遗址,都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4500年。此时本溪地区的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商、周、春秋时期,本溪社会进一步繁盛,太子河和浑江流域的该时期遗址和墓葬分布密集,马城子遗址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马城子遗址由于洞穴墓地表现出

3、的文化面貌独特、13内涵丰富,已被命名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马城子文化”,这说明当时社会文化已经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特质。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各诸侯国交流增多,中原文化进入本溪,对土著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最终致使两者相互融合,第一次文化交流在此形成。铁器和货币的传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太子河畔的威宁营战国遗址,是本溪地区最早的城市遗址。西汉晚期,浑江流域迅速崛起的高句丽民族在桓仁地区建立政权,建造五女山山城作为都城,第一代王朱蒙和第二代王琉璃明王曾在此执政。历经魏晋,直到唐朝初期,本溪地区一直为高句丽的主要活动区域。本溪地区保存着大

4、量高句丽时期的遗址,出土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高句丽文物,这些都是高句丽文化的直接见证。明朝初期,建州女真部落在酋长李满住的带领下,进入辽东地区,逐渐强大起来。此后,王兀堂、王杲、何和礼等率领的女真部落又相继崛起于桓仁地区。建州女真进入桓仁,不但为日后满族的形成和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更使一种新的民族文化在本溪地区兴起。本溪文化产生后,随着本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中有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兼并,也有中原主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在一次次巨大社会变革的同时文化也发生着变迁或者回归。这就使得本溪文化种类多样、内涵丰富,下面就具体的探

5、讨一下本溪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二.本溪文化的内涵。1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种文化。本溪人作为这片山水的主人,不断用自己的双手开创着、传承着属于自己的文明。本溪具有悠久的历史,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现今已形成多种文化并立,各类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多元文化体系。(一)山水文化。本溪地处辽东半岛腹地,属长白山余脉的东南延续山区,千山山脉横贯全境,由西部的太子河流域和东部的浑江流域环绕。本溪的山水文化主要以国家级风景名胜本溪水洞、国家级森林公园关门山、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桓仁满族自治县桓龙湖风景区为主体,辅以世界

6、上最小的湖——本溪湖、本溪县兰河峪乡境内的大石湖、本溪市区中心地带的平顶山、汤河汤沟的矿物温泉疗养等景点。而太子河作为本溪的母亲河,也是本溪文化的重要部分。《方舆纪要》有云:“太子河即古衍水,燕太子丹匿于衍水,后人因名太子河。”太子河得名于燕太子丹多舛的命运,更得名于太子河两岸百姓对于燕太子丹那种牺牲精神的赞颂与珍视。本溪儿女在太子河千百年的川流不息中繁衍生息,更从中学会了面对困境的坚强与抗争。太子河因哺育了本溪儿女而被传诵,本溪的山则因其秀美而使人动容。每到秋季,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的枫叶便是本溪的标志性景观。本溪市两县四区都有着丰

7、富的枫叶资源,国家AAAA级风景区——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更是是全国闻名的枫叶观赏景区。从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到桓仁满族自治县八里甸子,50公里山路两旁的枫叶在秋日里呈现出一幅幅绝美的图画,2003年,国家旅游局专门为此路段命名为“中华枫叶之路”。本溪山水,不但孕育了无数山城儿女,更作为本溪的象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本溪,走进了本溪。13(二)考古文化。庙后山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证明了30万年以前本溪就有了人类活动,也证明了本溪文化在那时就已产生。除了庙后山遗址以外,以马城子、牛鼻子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太子河和浑江流域,高句丽山城、平原

8、城遗址遗迹存在多处,这些以及辽东边墙和多处古代战场共同形成了本溪考古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本溪境内已初步确定的古遗址、古战场、古建筑、古河道等文化遗存近千处,挖掘出文物5000余件,被誉为“考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