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

ID:15863928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_第1页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_第2页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_第3页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诸暨市实验小学电子教案(语文)编写者:杨静丽执教者:执教时间:年月日(周)课题13、将相和共3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五个成语的意思。2.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3、强化过渡句与过渡段,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作用。4、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准备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揭题《将相和》,齐读课题,正音。2、将是指谁,相

2、又是指谁?“和”是什么意思?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将”和“相”为何不和?又因什么样而和好?二、检查预习。推荐胆怯能耐完璧归赵攻无不克理直气壮负荆请罪同心协力1、理解“完”、“克”、“直”、“负”、“协”。2、理解五个成语的意思。3、练一练。(1)给加线的词找出反义词。(2)给带点的词找近义词。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本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小标题题概括每个故事。2、作者是如何把这三个故事连起来的?(过渡句)找出各个过渡句,体会在课文中的作用。3、前后三个小故事是什么关系?(前两个故事是后一故事发生的原因。)修改意见教学过程4、

3、利用过渡句和过渡段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四、学习“完璧归赵”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与下面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三个故事都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2、指名读2、3自然段,解释“和氏璧”;3、思考回答:赵王接到信为什么非常着急?4、齐读4、5自然段 蔺相如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6节5、蔺相如是怎样造成秦国理屈,完璧归赵的?(1)指名表演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的过程。(抓住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演。)(2)这表明蔺相如有怎样的精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6、结果怎样?齐读第10节  (蔺相如完璧归

4、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大夫:官职,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为最高一级的大夫。7、小结“完璧归赵”的前因后果  (起因是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结果由于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而完璧归赵。)五、学习“渑池之会”1、学生默读、思考2、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质疑解难:瑟——古时候的一种弹奏乐器。  缶——瓦制的器皿。(瓦罐)3、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为几个重点讨论。  (1)谁为什么提出渑池会?  (2)赵王决定怎样?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把赵王怎么样?教学过程4、讨论问题5、弄清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齐读第1

5、5自然段,蔺相如立了什么功?(他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赵王封他为上卿。)六、学习“负荆请罪”1、学生小声自读,思考总要求。2、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互问)  归纳问题(1)廉颇为什么不服气?  (2)蔺相如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避着廉颇?  (3)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3、小组讨论4、说一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结果中哪个词点了题意?(同心协力)5、说说蔺相如、廉颇是怎样的人?(见板书)  蔺相如为什么会机智勇敢、心胸开阔?(爱国)  廉颇为什么会勇于改过?(爱国)6、思想教育:我们平时,只有全班同学团结一心,才能把班级工作搞好。七、作业:1、造句:推荐、理直气

6、壮、隆重、拒绝、同心协力2、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廉颇、蔺相如)写一段“人物评论”。教后反思此文孩子们异常喜欢读。因为文章的故事性很强。在学习此文时,还进行了拓展性阅读。读了古文《完璧归赵》原文。这种拓展性阅读,本人认为很有必要。这样对比着读,孩子们更容易读懂,可激发孩子阅读古文的兴趣。附《完璧归赵》【原文】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

7、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8、。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