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

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

ID:15865305

大小:68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6

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_第1页
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_第2页
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_第3页
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_第4页
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项目获得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提名项目所在地:汶川项目用途:经过水磨镇地震灾后重建,不仅保证人民有房屋居住、能享用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医疗有保障、教育方便、交通出行便利。同时整体策划了水磨镇灾后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促使当地社会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竣工年份:2010年申报单位(按申报时所列单位):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佛山市对口支援水磨镇恢复重建工作组、深圳市中营都市设计有限公司项目业主:佛山市对口支援水磨镇恢复重建工作组项目介绍水磨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东临都江堰,南倚青城山,

2、北距“5.12”震源映秀7公里。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在三分钟内摧毁了水磨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成果。重建前,水磨镇是汶川县经济较为落后的羌、藏、汉聚集的小镇,总人口1.5万人。在广东佛山援建工作组的精心组织下,聚集国内顶尖规划、设计、管理和建设团队,经过两年半的卓越努力,一座滨湖山地新城--汶川水磨古镇就在震后废墟拔地而起,并铸成了中国4A级景区,这是“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伟大奇迹。经过涅磐重生般的巨变后,现在的水磨镇已将羌族特色风情与汉藏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变成了一个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的旅游新镇。目前,慕名前来的游客总量达到2.0万人/日以上,节假

3、日期间超过10万人/日。曾经的偏僻小镇实现历史性跃迁,创造了一个“人居共山水一色、文化与经济齐飞”的幸福生活理想模式,成功打造了二十一世纪的世外桃源,被誉为“中国魅力羌城,灾后重建典范”。2010年4月28日,联合国人居署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授予汶川县水磨镇“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的称号;2011年4月7-8日,汶川县水磨镇再次获得“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的殊荣。中国汶川水磨镇的跃迁,提供了一个人类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一、主要内容(一)项目的主要任务两年内重新规划建设水磨镇镇区范围内,因地震损坏的道路、供水设施、学校、居民房屋等29项总投资约10.7亿元的工程项

4、目。(二)项目的主要特点1、灾区重建规划采用创新模式,整体策划了水磨镇灾后的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不仅关注房屋、学校、道路等硬件设施的规划建设,更关注民生和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管理,除了向其“输血”,更注重提升其自身的“造血”功能。2、采用复原再生、建筑立面改造等方法,恢复因地震损毁的古老建筑集群,复兴了古老街道的历史风貌和人文价值,形成可持续的旅游景观资源。3、关停或迁移63家高耗能、高污染工厂,逐步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三)项目的主要难点1、总投资约10.7亿元的29个交钥匙民生工程,按中央统一部署,要实现“三年援建、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在3

5、.0平方公里的镇区空间内,29个涉及居住、医疗、教育、道路、桥梁、管网、景观的大型项目同时施工。在建设高峰时期,五百多辆大型汽车、三百多台建筑设备、上万建设人员集中会战于这狭小区域内,项目实施难度非常巨大。2、项目不能突破政府部门批复的总投资规模。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点多面广,交通不畅、建筑材料、机械及人工因严重供不应求导致重建过程价格偏高,在复杂特殊的施工环境下,既要保证援建项目优质、高效、科学、适用,还要控制总投资额不能突破,同时满足建设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审计。3、所有工程项目验收主项内容质量必须全部合格。4、通过项目的规划建设,促使当地产业升级

6、。(四)项目实现的目标1、水磨镇灾后重建的所有项目于2010年3月31日整体移交当地政府投入使用,工程质量、工期、投资、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实现预定目标。2、咨询工程师所起的作用咨询工程师业主方人员行使业主角色,项目管理单位咨询工程师行使专业管理角色。对援建工程的实施方法、过程、成本和费用、进度、采购和供应、组织作出详细的安排,提出必要的、刚性的努力目标以及实施目标的措施、手段和步骤。精心策划,加强项目设计管理,采取限额设计,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和优化施工图设计;加强项目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的订立、实施、控制和综合评价等工作;同时加强采购招标管理、工期进度管理、安全、质量管理、投资管理

7、与控制、环境、资源与信息档案管理和风险管控,加强沟通与协调,对援建整体项目群进行综合管理。进而对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提出了精细化和更高的管理要求,引领灾后重建向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升,使之成为灾后重建项目高品质的优良样板。形成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圈,“生态、文化、安居、乐业”的理念打造“水磨羌城”,低碳而环保,宜居宜商宜业,统筹协调发展,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卓著。通过项目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使得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更加顺利,降低了项目的风险性,最大程度地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