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管网水力计算

自来水管网水力计算

ID:15869312

大小:8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6

自来水管网水力计算_第1页
自来水管网水力计算_第2页
自来水管网水力计算_第3页
自来水管网水力计算_第4页
自来水管网水力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来水管网水力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来水管网水力计算1)计算公式的选用1)管径计算公式①按经济流速计算管径:D=18.8*(Q/V)1/2式中:Q---管中流量(m3/h);D---管道内径(mm);V---管中流速(m/s)。可参考下列范围取值:输水管和配水干管:V=0.5~1.2m/s;配水支管:V=0.75~1.0m/s;水泵吸水管:V=1.0~1.2m/s;水泵出水管:V=1.5~2.0m/s。②按拟定的水力比降计算管径:式中:I---水力比降,其余符号见管网水头损失计算公式。2)管网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式中:Q---管中流量(m3/h);D---管道内径(mm);hf---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L---管道长

2、度(m)。f、m、b---与管材有关的参数,见表3-1。表3-1         不同管材的f、m、b取值范围管道种类(f)fmb1塑料硬管0.000915948001.774.772旧钢管、旧铸铁管0.001796250001.905.13钢筋混凝土管     n=0.0130.00174131200025.33 n=0.0140.00201151600025.33 n=0.0150.00232174900025.33 n=0.0170.00297224000025.33注:当Q以m3/s计时,d以m计时,f取(f)对应列的值。3)局部水头损失(hj)为简化计算,局部水头损失可按沿程

3、水头损失的10%计算。(2)确定管网控制点(管网中压力最低的节点)一般是离管网入口处较远、地面标高较高的节点,通过水力计算比较确定管网控制点。(3)确定干管、支管干管:从控制点到管网入口处的最短距离的管线。控制点→节点………节点→管网入口节点。支管:非干管管线,要分别列出所经过的节点。(4)节点出流量Qi计算先将配水管网总流量扣除集中出流节点流量(工业企业集中用水量)后分摊到各管段,再将分摊到各管段的流量分摊到各节点。1)管段分摊流量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计算①按每管段负担的供水户数分摊管段分摊流量按下式计算:式中:---计算管段分摊流量(L/s);---工业企业集中用水量(L/s);-

4、---配水管段负担的供水户数(户);其余符号同前。按表3-2格式计算。表3-2                管段分摊出流量计算表管段管段负担(分摊)(户/人/龙头/管长)管段分摊出流量(l/s) 序号上游节点下游节点1    2    ------    ②按每管段负担的供水人口数分摊管段分摊流量按下式计算:式中:----配水管段负担的供水人口数(人);其余符号同前。按表3-2格式计算。③按每管段负担的供水龙头数分摊管段分摊流量按下式计算:式中:----配水管段负担的供水龙头数(个);其余符号同前。按表3-2格式计算。④按出流管段长度分摊管段分摊流量按下式计算:j式中:----配水管

5、段的计算长度(m),无配水的管段不计,一侧配水的管段仅计一半。2)节点流量计算分摊节点出流量按下式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3-3中。 表3-3                节点出流量计算表节点号分摊节点流量(l/s)集中出流量(l/s)合计                ………   (5)配水干管水力计算配水干管管径及水头损失计算结果列入表3-4中,节点水压标高采用表3-5的格式计算。表3-4            配水干管管段水头损失计算表管段设计流量l/s管段长度(m)计算管径(mm)选定管径(mm)校核平均流速(m/s)1000i沿程水头损失(m)总水头损失(m)序号上游节点下

6、游节点外径壁厚内径                                       注:i--管径及总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建议按h=1.1i·L),计算管径为内径。 表3-5          配水干管节点水压标高与自由水头计算表节点号水压标高(m)地形标高(m)自由水头(m)                    ………   说明:1、当管网进口压力待定时,由最不利节点向上游推算;水压标高(同节点)=自由水头+地形标高;上游节点水压标高=本节点水压标高+本节点至上游节点间水头损失;上游节点自由水头=上游节点水压标高—上游节点地形标高。2、当管网进口压力已定时,可按配水支管水

7、力计算方法计算孔板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冶金、电力、制药等行业中,各种液体、气体、天燃气以及蒸汽的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的连续测量。一.孔板流量补偿概述差压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流体的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原理。在水平管道中流动的流体,具有动压能和静压能(位能相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但能量总和不变。以体积流量公式为例:        Qv=CεΑ/sqr(2ΔP/(1-β^4)/ρ1)其中:C流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