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应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应用

ID:15875057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应用_第1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应用_第2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应用_第3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应用_第4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应用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通常由生物识别元件(bioreceptor)和信号转换器件(transducer)两个部分组成。根据生物反应产生信息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信号转换器通常采电化学、光谱、热、压电及表面声波等技术与之相匹配,而由此衍生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光生物传感器等[1]。因为电化学转换器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易微型化,能在浑浊的溶液中操作等许多优势,并且所需的仪器简单、便宜,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的制备中[2]。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结合了电分析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它是由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电极作为转换元件,以电势、电流或电导等作为特征检测信

2、号的传感器[1]。与光学、质量和热生物传感器相比,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发展的最快,而且最具有实用价值[3]。2 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介质,与特异性分子识别物质如酶、抗原/抗体、DNA等相结合,并以电化学信号为检测信号的分析器件。纳米材料传感器不仅体积更小、速度更快、而且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由于纳米粒子高的比表面积和其本身的生物兼容性,在生物电催化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4]。。2.1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从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具体应用来看,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如下类型:纳米颗粒生物传感器,纳米管、纳米棒与纳米线生

3、物传感器,纳米片以及纳米阵列生物传感器等。其中因为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使得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发展极为迅速[5]。2.2纳米颗粒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纳米颗粒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很高的表面自由能,在吸附固定生物分子方面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用于生物分子的固定,可以增加固定的分子数量,从而增强反应信号[4]。目前已有多种纳米颗粒材料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所用的纳米颗粒包括TiO2、Au、Ag、Pt、Pd以及SiO2等。Jena等[6]把纳米金颗粒分散到二氧化硅溶胶凝胶网络中,形成了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该电极和脱氢酶组合成的电

4、化学生物传感器,在低电位(-5mV)下对辅酶(NADH)的检测极限低5nM,显示了极高的灵敏度。Chandra等[7]把纳米金颗粒负载到功能化的介孔交联聚合物之中,制备了可灵敏检测过氧化氢的修饰电极,该电极可以进一步发展为一系列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纳米颗粒增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大大丰富了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内容。然而对于纳米颗粒在这一体系之内所起的具体作用(例如究竟利用的是纳米材料4大效应中的哪些效应)还不是很清楚。通过对一系列不同粒径的纳米颗粒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和不同厚度的纳米二氧化硅膜修饰的生物传感器的性能测试研究,发现对于非金属的纳米颗粒而言,提高传感器响应电流的

5、途径可能仅仅是通过增加比表面从而提高酶的有效负载量来实现的。而对于含有金属纳米颗粒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我们认为金属纳米颗粒的存在能够起到加速电极上电子传递过程的作用,从而改变电极反应规律。纳米颗粒修饰的生物传感器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传感器之一。纳米颗粒种类多,制备和形貌控制方法较为完善,与不同的生物相容材料组合而成的修饰电极,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3纳米棒、纳米线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一维纳米材料中氧化锌纳米棒既具有高的表面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又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其应用备受瞩目。Zhang等[8] 用气相沉积法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棒,并在其上直接固定尿酸氧化酶

6、,构成了新型无电子媒介体的传感器,具有独特的热力学稳定性。Sabahudin等[9]通过电化学刻蚀和电化学共沉淀固定化酶,制备了单根纳米铂丝生物传感器,在对葡萄糖含量的检测中背景电流低于1×10-12A,响应时间仅为2s,检测下限达到20μM。此种传感器可用于监测单个细胞内的生物物质(如肾上腺素、复合胺等),可用于单细胞行为研究和生理学研究。由于纳米线材料的广泛应用前景,相关研究工作还在不断推进之中[10]。2.4碳纳米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碳纳米管(CNT)所表现出的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能使得对CNT修饰材料的研究成为目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课题之一56[11]。但

7、是,CNT是由成千上万处于芳香不定域系统中的碳原子组成的大分子,几乎不溶于任何溶剂,而且在溶液中容易聚集成束,这就限制了对其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也难于将它纳入生物体系,大大限制了CNT在各方面的应用。许多研究工作就是从改进碳管的溶解性开始的。把碳纳米管分散于Nafion、壳聚糖等高聚物的溶液中修饰玻碳电极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可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响应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Hrapovic等[12]把碳纳米管分散到Nafion溶液中,与直径为2—3nm的铂纳米颗粒复合之后修饰玻碳电极,制备了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