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问题研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ID:15883088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6

“问题研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_第1页
“问题研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_第2页
“问题研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_第3页
“问题研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_第4页
“问题研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问题研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问题研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随着对新课标学习的深入,“问题研讨”已经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金科玉律。围绕几个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自由表达,课堂热热闹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两种意味深长的现象:  现象之一:研讨角色错位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课堂研讨的问题,理应是学生自己理解不了的疑难。事实果真如此吗?请看课例《百合花开》: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写“百合花开”的语段。  (2)学生朗读并赏析“百合花开”的语段。  (3)学生讨论百合花开过程中遭受到的困难和挫折。讨论结果:身处荒郊野外,环境恶劣;受到野草、蜂蝶、麻雀的嘲笑、讥讽、鄙夷。  (4)请学生分

2、角色朗读,分别读出“嘲笑、讥讽、鄙夷”的味道。  (5)请学生展开联想,说说百合开花之后,还可能遭遇哪些困难和挫折。  课上到这里应该圆满结束了,可离下课还有两三分钟,教师灵机一动:“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十几只手举起来了,疑问还不少:“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极深沉的欢喜’是什么?”“文章写野草、蜂蝶、麻雀对百合花的态度,仅仅是为了写花开的困难吗?”“面对无数欣赏的眼光,满山的百合为什么还要‘默默地,开花?”  下课铃声响了,疑问根本来不及解答。  课堂上,学生又是分角色朗读,又是赏析语言,又是合作探讨,又是展开联想,忙得不亦乐乎,似乎是课堂的主体。但是,事实上教师既是课

3、堂的主导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不过是配角而已。课堂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而不是学生发现的,这样的问题即便探究很深,角度很新,热闹是教师的,与学生无关。从课堂结尾学生的提问来看,学生读不好的、读不懂的,与教师的预设严重不一致,课堂只是成了教师表演“教案剧”的舞台。  现象之二:研讨重点混淆  时下十分流行这样的课型。上课伊始,老师便真诚地询问学生预习课文后发现哪些问题,然后以学生的“问题”为资源组织教学。这当然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但在这类课堂上,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问题”本身。  在学《愚公移山》时,一位学生提问:“愚公如果不移山,还有哪些办法呢?”老师立刻表扬学生的独到眼

4、光,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的回答也“精彩纷呈”,有的说搬家,有的说发展生态旅游,有的说开辟新路。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而寓言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审美化的真实,不能用生活真实去考察,也不能用科学真实去验证。该提问的学生,明显把艺术真实当成了生活真实,远离了语文本味。  这两类课堂问题,要如何解决呢?笔者有一些拙见,陈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一、充分相信学生,不断提升自我  “精心设置课堂问题”,按照目标教学理论,这样的课是精致而有效的。但按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这样的课又存在严重的问题。也许,许多老师依然这么上课,并不是教学理念的落后,而是因为对学生和自己的双重不信

5、任。首先,不相信学生。如果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就是沉默不语,课还怎么上下去?不如按照预设的教案去上,既省时又省心。其次,不相信自己。出于狭隘的师道尊严,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觉得没面子,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这样处理。  1.教师要相信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相信学生。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人一生下来就睁开好奇的眼睛探索世界,学会语言表达后,心中更是有“十万个为什么”。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学生将还你无数惊喜。在教朱湘的《少年歌》时,笔者第一次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赏析,结果学生提出了几十个问题。所以,

6、学生的潜能不可低估。  2.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学识  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在《两小儿辩日》中,就连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都有“不能决”的时候,何况我们普通的语文教师。所以,被学生问住,不丢面子,也不失师道尊严。不过,这也提醒我们,学无止境,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而不是直接告知其答案。当被学生问住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球踢给学生,在交流和分享中,学生相互触发,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往往就能把问题解决。在教朱湘的《少年歌》时,有学生问:“我们要翻一阕新声”,作者为什么不说“唱”一阕新声呢?这是笔者备课时根本没想过的。于是说:该同学目光太敏锐了,能在无疑处

7、生疑。我们联系前后文讨论一下,“翻”为什么比“唱”更适合用在这里?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达成共识:“唱”仅仅是对少年推翻旧时代创造新时代的豪情壮志的歌颂,而“翻”更强调将豪情壮志付诸行动,更能突出少年作为勇敢的实践者的形象。  没有了一相情愿的预设,每次走进课堂,你面对的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会提怎样的问题,你该如何机智地组织教学,又在何时相机点拨,一切都没有定数。课堂充满着丰富多彩的挑战,“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这,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时空吧。当然,这对教师研究教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