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题

ID:15889281

大小:5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6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题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题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题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题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题》1、马克思是如何理解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的差别的?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虽然有相同之处,但又有重大差别。马克思认为这种重大差别在于:德谟克利特肯定原子有两种运动,即直线下垂运动和众多原子间的撞击,而伊壁鸠鲁认为除了这两种运动之外原子还有脱离直线的偏斜运动。这个差别表明德谟克利特把原子看成了纯粹的物质,只指出了原子的物质性,而没有表明原子的形式方面的特性。因此没有表明原子的独立性、个性和能动性。因为,原子作直线下垂运动形成一条直线,这时原

2、子只不过表示一个运动着的点,一个没有独立性的点,消失在直线中。而伊壁鸠鲁则既通过原子的直线下垂运动表明了原子的物质性,又通过原子的偏斜运动表明了原子的形式规定性,个性和能动性。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指出原子作直线下垂运动和偏斜运动,并不是说原子具有这两种运动,而是用这两种运动表示了原子的两种规定性,即物质的规定性和形式的规定性。伊壁鸠鲁提出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就是为了要否定原子是纯粹的物质的定在,以说明原子同时具有形式的规定性、能动性和个性。从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反对把世

3、界的本原看成是纯粹的物质,他认为作为世界的本原的原子是形式和物质的统一体,形式是能动的,物质是被动的,形式要通过物质实现出来,这种观点正好和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是一致的。黑格尔哲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反对把世界的本质看成是实体,他认为实体是被动的,僵死的,没有能动性的。把世界的本质看成是实体就是把世界看成僵死的没有能动性的东西,就不能说明世界的众多现象。黑格尔也反对把世界的本质看成是抽象的精神,他认为这种精神是内容空洞的。他强调世界的本质既是实体又是主体。他说:“照我看来,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

4、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是主体和实体的统一。马克思这时的基本思想是和黑格尔一致的。2、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哲学思想更加深刻、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通过接触实际,评论现实问题,哲学思想有了很大进展,对现实社会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表现如下:(一)马克思看到了物质利益的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法的态度不同(利益决定人的言行带有某种必然性、规律性)马克思指出这一点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讨论中,在林木占有者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在林木占有者

5、看来,某项法律对他们有利就是好的,而如果某项法律对违反林木管理条例者损害较少,那么这项法律就是多余的、有害的。林木占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抹杀拣枯树枝、违反林木条例和盗窃林木三者的本质区别,对三者一律当作盗窃林木来惩罚。可是他们却把用斧头还是用锯子砍伐树木区分开来,要求对“用锯子代替斧头者,一律加重处罚。”当问题涉及到林木占有者之间的关系时,他们主张把大小林木占有者的利益一样看待和保护,平等就为公理。当涉及林木占有者和森林条例违反者之间的关系时,他们就要求国家只是维护林木占有者的权利,否认国家也应当

6、保护森林条例违反者的权利,不平等就被看成是公理。根据以上事实马克思得出结论说:“利益是没有记忆的,因为它只考虑自己。它所念念不忘的只是一件东西,即它最关系的东西——自己。矛盾毫不使他惶惑不安,因为它不会和自身发生矛盾。它是经常随即应变的说唱者,因为它没有现成的一套,而只会应景编词。”马克思甚至认为利益决定人们的言行带有某种必然性、规律性。他说:“在西伯利亚也象在法国一样,林木仍然是林木,在堪察加也象在莱茵省一样,林木占有者仍然是林木占有者。因此,林木和林木占有者如果要颁布法律的话,那么这些法律之间的差

7、别将只是它们颁布的地方和书写的文字不同而已。”12他还指出,利益比法的原则更有力量,在利益和法的原则的斗争中,利益战胜了法的原则。(二)马克思看到了等级差别的存在,不同的等级对事物的态度不同,有不同的等级精神。马克思说,在关于出版自由的论战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个别人之间的论证,而是等级之间的论战。由于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等级精神,所以各个等级都是从其特殊的等级精神出发去对待出版自由的。诸侯和贵族反对出版自由,是由他们同出版自由的真正的而不是想象的关系所决定的,诸侯反对自由出版物是因为它有人民性,体现了人民

8、精神,他们要求出版物表达自己的观点;贵族反对出版自由是因为他们要把私人特权、违背人民和政府的个体自由妄称为普遍权利。城市等级把出版自由看成是行业自由,是把自由描绘成他们更亲近更了解的模样。贫民要求出版自由是为了社会了解他们的贫困并消除贫困。(三)马克思看到了现存的国家和法是维护有产阶级利益的。他指出:“各种最自由的立法在处理私权方面,这限于把已有的权利固定起来,并把它们提升为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而在没有这些权利的地方,它们也不去制定这些权利……这些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