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ppt课件

赤壁赋教案ppt课件

ID:15892838

大小:44.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8-06

赤壁赋教案ppt课件_第1页
赤壁赋教案ppt课件_第2页
赤壁赋教案ppt课件_第3页
赤壁赋教案ppt课件_第4页
赤壁赋教案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教案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教案ppt课件篇一:《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贾金凤)《赤壁赋》教学设计周口中学贾金凤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方方《喜欢苏东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体会本文的情感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探究法、课前确定“走近苏东坡”主题阅读并确立研读小组等【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课件】

2、(2选1)①在中国诗人中,李白太高,瑶台仙阁高不可攀;陶渊明太远,桃花源里忽隐忽现;杜甫较近,却显太实而缺空灵;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苏轼,他的诗,随手拈来如飞天袖间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有豪迈酣畅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有缠绵多情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有慷慨纵横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也有冷静直观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旷达洒脱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有“若把西湖比西子”的浪漫细腻??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千古美文《前赤壁赋》去了解他在黄州期间艰难而不平凡这段经历里的复杂心情。②他仕宦一生,沉浮一生,却总对生命保持着一种热忱

3、,他在江边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惆怅,他在月下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他在沙场上豪言“西北望,射天狼”的威武,他在风雨中咏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想必大家都猜出他是谁了吧?是的,他就是永不低头的苏轼。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词说: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又何尝不可以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

4、是他多次来到黄州壮美的赤鼻矶,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看透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里路程。(幕:用优美的画面及音乐背景创设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境。)★知人论世1.走近苏轼2.关于“赋”3.写作背景4.释题以上相关内容见资料二、自主学习(检测)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疑难解决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5、消长也。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三、合作探究★情感思路(3分钟)【课件】1、阅读读全文,:感受苏轼和客人在黄州的心情的变化?试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思想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齐读)板书:乐甚——愀然——悲——喜而笑乐————悲————乐★赏“乐”之景【课件】1、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作者因何而“乐”?(良辰美景,赏心悦目)(第一自然段)如诗如画的美景。古诗有云: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具,怎能不让人飘飘欲仙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四美分别对应的内容是什么。(皓月当

6、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1)第一段写了哪些美景?能否为我们描绘这些画面?(结合诗句回答)清风、白露、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使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不仅是“乐”,还是“乐甚”。清风水波(清爽平静)白露水光(浩瀚无垠)(皎洁澄澈)◆画面描绘,肯定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写,有的思考。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微波。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②、清风与明月相伴,白露与水光交织,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飘荡。

7、这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的夜景,使作者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徘徊:不只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生动形象,而且写出了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2)文中诗人的“乐”除了表现在美景,还有哪些动词也表现了诗人泛舟秋江的快乐?诵歌纵凌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任凭、凌越、身心自由(3)找出诗人主观感受的句子浩浩乎飘飘乎(4)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情景吧(齐读第一段)★解“悲”之情【课件】1、作者泛舟赤壁既然如此之乐,那么,他为何在第三段开头突然就“愀然”呢?(什么叫愀然?)悲从何来?(

8、齐读第二段)(1)来自“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中的“美人”,“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美人”?预设:我心里想得很远啊,眺望着美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