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的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绿光的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ID:15901608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6

绿光的棱镜折射率的测定_第1页
绿光的棱镜折射率的测定_第2页
绿光的棱镜折射率的测定_第3页
资源描述:

《绿光的棱镜折射率的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绿光的棱镜折射率的测定一.实验名称:绿光的棱镜折射率的测定二.实验目的:①学习调节和使用分光计②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对钠光的折射率三.实验仪器:①JJY—1型分光计②钠光灯③三棱镜四.实验原理:当光线自空气经三棱镜射出后,由于折射的关系,光线将发生偏转,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偏向角。用δ表示。偏向角δ的大小随着入射角ί的改变向改变的。当入射角ί等于出射角r’时,偏向角δ具有最小值。把此时的偏向角称为最小偏向角。用δmin表示。BCANNίr’δrί’由图可知:δ=(ί-r)+(r’-ί’)=(ί+r’)-(ί’+r)因为ί

2、’+r=α(α为三棱镜的折射棱角即顶角)所以:δ=(ί+r’)-α可见,δ是ί与r’的函数。可以证明,当ί=r’时,δ为最小,此情况下ί=r’,r=ί’设棱镜对某种波长光的折射率为n,由折射定律得:N=sinί/sinr=sinr’/sinί’=sin[(ί+r’)/2]/sin[(ί+r’)/2]=sin[(δmin+α)/2]/sin(α/2)由上式可知,只要测出光线的最小偏向角δmin折射棱角α,就可以求出三棱镜,对该波长光的折射率。五.实验步骤(1)调节分光计。为了精确测量,必须将分光计调好,分光计调节好的标准是:①平行光

3、管能发出平行光②望远镜能接受平行光③望远镜光轴和平行光管光轴与仪器的主轴相垂直。(2)用分光计测量最小偏向角①打开钠光灯开关,调节分光计与钠光灯的相对位置。使钠光灯位于平行光管轴线的延长线上。用望远镜正对平行光管。使其能看到清晰地狭缝象,再放上三棱镜在载物平台上②先用眼睛观察,找到经三棱镜折射后的钠光谱线,然后将望远镜转到该位置上③将望远镜和刻度盘固定在一起,缓缓转动载物小平台,带动三棱镜一起转动,观察钠光谱线的偏向角是在增加还是减小,将载物小平台和三棱镜朝着使偏向角减小的方向转动,一旦发现谱线有向相反方向偏转的趋势,就准确找准此

4、位置,将载物台和三棱镜固定,此位置对应的偏向角即为最小偏向角,然后将望远镜叉丝焦点对准钠光谱线,从双游标上的读书读出Ø1和Ø2,它们的平均值即为出射谱线所在的方位。④取下三棱镜,让望远镜正对平行光管,使狭缝象通过叉丝交点。记下此时的两个游标上的读书Ø1’和Ø2’。他们的平均值就是入射线的方位,然后,用公式求得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δmin=∣1/2(Ø1+Ø2)-1/2(Ø1’+Ø2’)∣(3)测量三棱镜的折射顶角将三棱镜折射棱角对着平行光管,当平行光射到三棱镜的两个光学面上时,转动望远镜在两个适当的位置就可以看到,由此两个光平面反

5、射的狭缝象。根据集合关系可以证明,望远镜在看到狭缝的两个象时,两次刻度盘游标尺上读数之差就等于折射顶角的两倍,由此可求出α角的数值。六.数据记录及处理°(1)测量最小偏向角次数Ø1Ø2(Ø1+Ø2)/2Ø1’Ø2’(Ø1’+Ø2’)/2δminδmin1270°90°180°322°30142°35232°3352°3353°32277°597°8187°7329°15149°15239°1552°83279°2199°23189°22332°48152°46242°4753°25(2)测三棱镜折射顶角α次数Ø1Ø2(Ø1+Ø2)

6、/2Ø1’Ø2’(Ø1’+Ø2’)/2αα1162°30342°50252°4035°30225°28135°2960°1160°112163°16343°25253°2036°26226°24136°2560°53167°13347°18257°1533°2223°133°160°5(3)求折射率n=sin[(δmin+α)/2]/sin(α/2)=1.67(4)求相对误差(n-n标)/n标×100%=14.4%六.思考题①实验中要求安全使用三棱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应该注意三棱镜的轻拿轻放,使用前擦拭干净三棱镜,注意三棱镜

7、的两个光学平面。②用自准直发调节望远镜适合于观察平行光的主要步骤是什么?答:①平行光管能发出平行光②望远镜能接受平行光③望远镜光轴和平行光管光轴与仪器的主轴相垂直。③为什么分光计要用两个游标读数?答:因为一个游标读表时会产生偏心差,用两个读数,则其中一个偏心表为正,向另一个为负,且它们的绝对值大小相等,故相互抵消,这就消除了偏心差。090403223倪文强09电科(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