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及突破

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及突破

ID:15941131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6

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及突破_第1页
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及突破_第2页
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及突破_第3页
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及突破_第4页
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及突破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及突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及突破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表现出消极的思维定势。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困于认识的固定倾向,不能识破题目布下的圈套,为解答问题而绞尽脑汁。由认识的固定倾向所产生的消极的思维定势,是禁锢人的思维的枷锁。要提高智力,就必须从冲破思维定势开

2、始。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所起的作用(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与思维定势的成因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对化学概念的教学一带而过,将化学规律向学生和盘托出,而不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不研究教学过程的科学程序,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这样的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效应是很明显的。为了抑制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促进思维定势的正迁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是指人们形成某种定势后,对解决不同问题时,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妨碍对新问题的解决。思维定势对

3、学生学习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如果学生的思维定势太强烈,且不注意新问题与旧问题之间的差异,不注意条件的变迁,则在解决新问题时,学生就会自以为是,发生生搬硬套、张冠李戴的错误,而当他们认识到错误时,又常会由于定势思维太强,导致思维方式难以转变,或在错误思路附近徘徊,或是畏而止步,无所适从。2.由于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灵活性。思维定势太强烈,会影响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缺乏多

4、向性与创造性,同样,如果学生的思维定势太强烈,那么在新的情景中就往往难以灵活地思考,容易受到旧框框的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使思维过程缺少创造性。思维定势产生的原因1、概念不清引起的思维定势。化学上有许多相近的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有的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加上头脑中没有完整概念,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要么同时变大,要么同时变小。如在学习了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后,我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H2和D2是同位素还是同素异形体?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是同位素。分析原因实际上是对同位素的概念

5、不清所造成的。发生这一错误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情景建立的不全面,同时也暴露出学生思维缺乏周密性。2、由化学结论引起的思维定势。如:初中学习酸、碱和盐及溶液的PH值,知道酸的PH是小于7,碱的PH大于7,盐的PH怎么样?大多数的学生说等于7,极少数学生说可能会小于或大于7。在高中学习有关溶液的PH计算和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时,也总认为PH小于7是酸,PH大于7的是碱,或PH小于7是酸性溶液,PH大于7的是碱性溶液,而不考虑不同温度下的水的离子积。而导致对溶液的酸碱性判断的错误。3、原有知识引起

6、的思维定势。由于心理特征的缘故,在初中阶段不适于引入量的变化对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果的影响,使在高中学习的时候,还会按照原有知识去认识问题,如对Na2CO3溶液和盐酸反应,必定认为会产生二氧化碳,还会理直气壮的判断二氧化碳通人Noah溶液只会产生Na2CO3等错误的结论。4、由套用化学方程式引起的思维定势。如在学习卤素和铁的化合物知识以后,我列举了这样的一道题目: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Fe+Cl2=(2)Fe+Br2=(3)Fe+I2=大多数的同学在写第三个化学方程式时都套用了前两个而写成了FeI3

7、。又如在学习硝酸的性质的时候,我例举了1molFe和含5molHNO3的稀硝酸反应,及5molFe和含1molHNO3的稀硝酸反应的产物的判断,然后请同学们回答如果把稀硝酸改为氯气,结果又会怎样的呢?这时大多数的同学也会认为当氯气过量时产物为FeCl3,氯气不足时产物为FeCl2。5、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思维定势。传统教学是教师在备课时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以一定的格式组织教学,当学生的想法、思路与预设方案不一致时,教师或因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或因不愿打乱既定的教学计划,或因本能的排他性

8、而对学生的想法不作认真分析便予以回避甚至进行比较武断的评判,这样既伤了学生的自尊性,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打破思维定势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根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学科的基石,因为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迁移是以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的。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各种知识和各种技能之间、或同一知识、技能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都存在某中程度的相互联系,掌握前面的“双基”知识,是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