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和坤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

ID:15944337

大小:491.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8-06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_第1页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_第2页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_第3页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_第4页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上真实的和坤和坤和坤宅第(后为恭王府)大门(今北京西城前海西街)历史上真实的和坤和坤和坤宅第(后为恭王府)大门(今北京西城前海西街)历史上真实的和坤和坤和坤宅第(后为恭王府)大门(今北京西城前海西街)历史上真实的和坤和坤和坤宅第(后为恭王府)大门(今北京西城前海西街)历史上真实的和坤和坤和坤宅第(后为恭王府)大门(今北京西城前海西街)历史上真实的和坤和坤和坤宅第(后为恭王府)大门(今北京西城前海西街)历史上真实的和坤和坤和坤宅第(后为恭王府)大门(今北京西城前海西街)天香庭院,锡晋斋仿故宫乐寿堂建筑(今在北京恭王府府内)  编者按:近年来有关和坤的影视作品颇多。但是同一个和坤,却

2、是“一人千面”,“脸谱各异”,很多读者想知道和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本刊特请历史学家冯佐哲先生撰写此文,供读者了解和坤其人其事的一些真实情况。一 家庭、出身与学历  “和坤”是他的“满语”名字的音译,如果译成汉文应为“三纲之纲”之意,其乳名叫“善宝”。他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祖籍在长白山英额峪(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地区)。和坤的先祖叫噶哈察鸾,很早就归顺了努尔哈赤(后金),过着平时狩猎、耕作,战时出征作战的生活。其五世祖尼牙哈纳,因作战英勇,为他家挣得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他的父亲名叫常保,也是八旗军武官出身,除了继承“三等轻车都

3、尉”的世职外,还因为他的堂弟阿哈硕色,在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在西北地区阵亡,追叙军功,他家又获赠了个“一等云骑尉”的官职,后来也由其承接下来了。常保一生最高做到“福建副都统”(正二品)的官位,相当于今天的军队中的“中将”级别的军官,这在当时也可以算是个“高级武官”了。常保的妻子(即和坤的亲生母亲)是河道总督嘉谟的女儿,其继妻是吏部尚书伍弥泰之女,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和坤的妻子冯氏是清乾隆朝名臣大学士英廉的亲孙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史(如《清史稿》等)、野史和传说中说和坤家庭出身“低微”、“贫贱”、“少贫无籍”……是不准确的。  和坤全家于顺治元年(1644年)随龙

4、入关,住居在京师(今北京)内城;按照严格的八旗旗分制度,他家住在正红旗领地西直门内的驴肉胡同(民国后改为“礼路胡同”,今“西四头条”,离“广济寺”和“历代帝王庙”很近)。  和坤与比他小三岁的胞弟和琳(1753——1796)一起,开始在家塾中接受启蒙教育。在十二三岁左右,他们就一同进入了咸安宫官学。当时这是一座重点学校,坐落在皇宫西华门内,与武英殿比邻,它最初由雍正帝提议,内务府负责筹建,创立于雍正六年(1728)十一月的一座官办学校。在乾隆年间,大约在校学生90人左右,学生全部是内务府官员和八旗官员的优秀子弟;教师则多由翰林院翰林充任。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满文(清文)、骑射和儒家

5、的“四书”、“五经”等,此外,也还学习一些诗文、书法、绘画、蒙古文和藏文等等。在校学生由政府发给一定钱粮,作为学习补助。他们的前途无量,除了参加科举考试作官外,修业期满后,还可以充当“笔帖式”(满语为“巴克什”,即今天的“文秘”、“翻译”之意)、“库使”等工作,也是一条入仕的捷径。在此期间和坤由于聪明伶俐,才思敏捷,刻苦用功,经“童生试”被录取为文生员(即秀才),成为官学生中的佼佼者,他除了精通满文、汉文外,还掌握了蒙古文和藏文等多种语言文字;诗词、绘画也算不错。乾隆三十三年(1768),他又参加了戊子科顺天乡试,可惜没有考中。二  君臣相遇,官运亨通  乾隆三十四年(1769),刚

6、刚20岁的和坤承袭了他家“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不久就入宫当差,先后在“尚(上)虞备用处”和“銮仪卫”充当“执事人”(皇帝出行时的服务人员)和侍卫(亦称校尉,负责皇帝在皇宫、行宫等处以及出行时的警卫)。乾隆三十七年(1772)提升为三等侍卫;在此期间,虽然工作、生活比较艰苦一些,但可以不时接近皇帝,有讨得君主青睐的机会。这正如他自己在一首诗中所说:“莫嗟行役苦,时接圣人欢”。  在经过三年小心翼翼的“三等侍卫”生活后,到了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坤终于等到了在乾隆皇帝面前一展才华的机会。关于乾隆帝发现和坤,传说有几种。有一种说法是说:有一天,乾隆帝“大驾将出”,仓促中怎么也找不

7、到“黄盖”(皇帝出行时仪仗队用的一种“伞”),于是皇上生气问道:“这是谁的过错呀?!”只见底下的人都个个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地相互对望,一下子都傻了眼。这时和坤赶忙跑上前去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帝抬头一看,好一个“仪度俊雅”的美小伙,不觉怒气顿消。于是问道:“是何出身?”答对:“生员”。又问:“你参加过乡试吗?”答曰:“戊子(一说庚子)曾赴举。”又问:“何题?”对曰:“孟公绰一节。”乾隆帝说:“你能把你的文章背下来吗?”于是和坤便滔滔不绝地背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