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

ID:15972479

大小:4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6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_第1页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_第2页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_第3页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_第4页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高危人群”早自知要善待身体,首先要了解身体。如果你坚持每年体检,这很好,但体检后那些写满专有名词的单据你会看吗?你知道如何在体检报告中,发现你的健康“黄灯”吗?1 糖尿病,黄灯数值在哪里?体检报告上显示“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正常标准,但医生却说这还不算糖尿病。这是什么意思?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华章说,这种情况叫做“糖调节受损”(简称IGR)。这是一个糖尿病前期阶段。“糖尿病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从血糖值正常,到‘糖调节受损’,再发展至糖尿病时期,平均发病过程需要10-15年。而此期间,积极防治大有

2、可为空间。”杨华章教授说。目前学界权威观点认为,糖尿病是须终身治疗的疾病,但处在“糖调节受损”阶段,通过积极干预,令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糖尿病后备军”应该充满信心,积极备战。确认糖尿病的各发展阶段的指标,是我们亮起警戒黄灯的参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标准,正常人空腹血糖应低于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则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而这两个阶段之间,即空腹血糖在6.1-6.9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

3、0毫摩尔/升,则为“糖调节受损”,也称作糖尿病前期。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体检报告中,有关血糖的各项指标皆在正常之内,还须特别留意空腹血糖数值。近年来,美国有关研究显示,当空腹血糖高于5.6毫摩尔/升,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已开始受影响,因此美国将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标准降低至5.6毫摩尔/升。中国虽仍沿用世卫组织的旧标准,但杨华章教授提醒市民,凡是体检发现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尔/升,仍应列作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防治糖尿病。2 在安全与危险之间“自2000年至今,中国糖尿病发病人数一直排在全球第2位。根据上海2003

4、年的调查数据,糖尿病患者占成年人的11.4%,而糖调节受损人群占了成年人的11.7%。但人们对于糖尿病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这是目前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情况。”杨华章教授说,“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调整生活方式,‘糖调节受损’者会以每年10%的速度转变成2型糖尿病,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糖调节受损’者往往被视为糖尿病‘后备军’。而大多数2型糖尿病都是先由餐后血糖升高发展而成。”有关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后备军”中,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正常但空腹血糖正常的(即IGT)约占70%,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的(即IFG)占

5、了不到20%,而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高于正常的(即IFG+IGT)只有约10%。尽管微血管病变往往出现在糖尿病患者中,但在糖尿病前期的IGT阶段,发生大血管病变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性仍明显增加。2005年,中国52家大医院联合进行的“中国心脏调查”显示,8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其中有32%是患病前已证实患有糖尿病,17%为新增糖尿病,只有20%为血糖正常者。所以,积极干预“糖调节受损”,除了可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亦可以减少大血管疾病的发生。这是一个介乎于安全与危险之间的重要阶段。3 生活干预可转危

6、为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糖尿病后备军’转危为安。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健康保健意识增长的速度,远远未及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杨华章教授说,广东省10家大医院曾对所有住院病人作过调查,接近1/5住院病人属于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以往人们都认为2型糖尿病是成年人问题,而近年来,甚至出现了10岁以下的“小”2型糖尿病患者。尽管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肥胖、脂肪堆积、不良生活方式等也会分泌有害物质,产生胰岛素抵抗,引发糖尿病。对于“糖调节受损”者,生活方式的干预往往比药物干预要更重要。  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严格限制饮食

7、结构中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减少引起血糖升高的饮食。少肉多菜,杜绝可乐、糖水等“甜蜜杀手”是总的原则,饭量应控制在每顿一碗(一天不超过半斤)的范围内。运动干预:“没有减不了的肥,只有不愿意减的肥。”即便肥胖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从小锻炼可以有效控制肥胖。成人应保证每日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有资料显示,若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使2型糖尿病发病率减低50%以上。  药物干预在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够理想时,可以考虑药物干预。如拜糖平、二甲双胍以及一些胰岛素增敏剂,皆可稳定或减慢糖尿病发展进程。相当部分的“糖调节受损”者,可通过进行不同程

8、度的药物干预转为正常。目前在我国,拜糖平已批准用于IGT的适应症。专家提醒:高危人群重点筛查由于糖调节受损甚至早期糖尿病皆没有明显症状,糖尿病患者被发现明显病变时往往已出现并发症。因此,坚持每年体检是最有效的检测手段。特别是以下几类高危人群,更要注重糖尿病筛查。杨华章提醒,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