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42讲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42讲

ID:15977295

大小:1.07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6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42讲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42讲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42讲_第3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42讲_第4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42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第十五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42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面临核威胁。(2)成就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②改革开放后,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③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④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特别提醒 “两弹一星”研制的目的(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

2、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2)“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2.载人航天技术(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果: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意义: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

3、交优势的第一人,不仅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技术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此后不断进步,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5.生物技术(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7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发生变化。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内容:艺

4、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特点:基本性的和长期性的方针。5.贯彻实施(1)初见成效①原因:受“双百”方针的鼓舞,艺术家创作热情高涨。②表现:优秀作品有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2)经历挫折①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②表现: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③危害: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3)文艺的春天

5、①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②表现: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辨析比较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新中国时期“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两者实质不同。2.“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开基创业

6、(1)制定方针政策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事业。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③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2)成就17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遭遇挫折(1)表现①“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②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推荐制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2)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教育事业,造成

7、了人才的缺乏和断层,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3.复兴发展(1)教育改革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教育战线上全面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②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国家制定《义务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③20世纪90年代,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2)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的同时,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工程”。(3)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轻

8、巧识记 “一、二、三、四”归纳现代中国的教育一个方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二种制度:全日制与半工半读教育制度。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片混乱;新时期蓬勃发展。四项决策:恢复高考、“三个面向”、义务教育、“科教兴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简称知青,指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