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地质特征研究

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地质特征研究

ID:15978838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6

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地质特征研究_第1页
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地质特征研究_第2页
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地质特征研究_第3页
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地质特征研究_第4页
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地质特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地质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地质特征研究摘要:该文在了解和掌握区域地质情况及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对该区的断裂及构造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关键词:奈曼油田;地层特征;开发方式;油藏1.奈曼油田概况a.自然条件概况奈曼油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境内双河村西北,该区地势平缓,西南高、东北低,无大的丘陵、山脉,多小沙丘、丘陵,最高海拔522m,最低355m。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年均气温-1~10?癈,最高气温36~43?癈,最低气温-25~-45

2、?癈。全年降水量约50~450mm,有教来河由东北向西南流经该区,冬季寒冷、干旱,春秋两季多风,尤以春季风沙最大。b.大地构造位置奈曼旗凹陷是开鲁盆地西南侧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凹陷走向ne向,面积800km2。受区内北北东向断裂控制,分为三个二级构造带,即西部断阶带、中央洼陷带、东部缓坡带。受周边构造特征影响,该凹陷的地质构造特征既有辽西山间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又具有辽北大陆裂谷盆地的特征。奈曼油田构造上处于奈曼旗凹陷中央洼陷带中北段的双河背斜内,主要含油目的层九佛堂组。2.地层特征a.地层序列及岩性简述奈曼地区地

3、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前中生界基底、中生界下三叠统哈达陶勒盖组、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下白垩统九佛堂组(k1jf)、沙海组(k1sh)、阜新组(k1f)、上白垩统(k2)及新生界地层,其中九佛堂组(k1jf)为本区含油目的层。b.九下段地层特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层为九佛堂组下段,九下段3个油层组的地层等厚图,表明ⅰ、ⅱ油层组靠近西北部地层厚度较薄,约100m左右,向东南部地层厚度逐渐加厚,约300m左右。ⅲ油层组地层厚度北部较薄,不足100m,向南部地层逐渐加厚,钻遇最大厚度约330m。3.造特征a.地震资料解释利用地震资料进行

4、构造解释,必须首先进行地震剖面的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即将地震反射界面与产生反射的地质体之间建立起准确的对应关系,这是进行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础,层位标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解释结果的精确性。目前地震地质标定的技术主要有两种,即利用井间地震(vsp)及人工合成地震记录。鉴于奈曼油田没有vsp资料,因此在本次工作中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地震地质层位标定。b.断裂特征奈1区块主体构造部位共发育不同级别断层6条。其中1号断层(38~36断层)为ⅲ级边界断层,延伸长度大于7km,断距大于1km,是控制双河背斜形成的主干断层;2号断

5、层(70~26断层)、3号断层(54~40断层)、4号断层(48~38断层)为ⅳ级断层和5号断层(26~44北东断层),主要控制区块构造带形成;6号断层(60~50断层)主要控制局部构造并使局部构造复杂化。断层特征,这6条断层使断裂背斜复杂化,被分隔成5个次级断块圈闭,将二级构造带进一步复杂化,形成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4.储层特征a.储层分布特征奈1区块九下段储层属近物源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物源来自西北部陡坡带,自北西向南北两侧及东部,砂体厚度逐渐减薄。ⅰ油层组砂体厚度以奈1-48-50—奈1-48-58井一

6、带最厚(砂体厚度在200m以上),奈1-70-26井一带砂体最薄(砂体厚度在90m以下)。ⅱ油层组砂体厚度以奈1-42-26、奈1-70-52井一带最厚(砂体厚度最厚达290m左右),奈1-64-46井一带砂体厚度最薄(砂体厚度在70m左右)。ⅲ油层组砂体厚度在奈观1井一带最厚(砂体厚度大于80m),向奈1-40-62方向减薄(砂体厚度小于20m)。b.油藏储层三维建模储层建模技术能更客观的从三维空间上定量描述储层,从而更有利于油田勘探开发工作者进行合理的油藏评价可开发管理。广义的储层模型实际上就是油藏模型,从该意义上

7、讲,应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所取得的地质、地震、测井、钻井等各种资料建立储层模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油藏描述。5.油藏开发认识a.自然产量低,压裂后初期产量较高通过对奈曼油田试采井的自然产能与压裂改造后的产量进行统计对比,数据显示油井在自然条件下,平均单井日产油仅为1.1t/d,而经过压裂改造后相应的单井日产油增至13.9t/d,二者相差12倍。根据9口井12个小层采油强度统计数据,经过压裂改造后的初期产能除个别井产能较低换层生产外,大部分油井的产能较高,平均的采油强度达到0.51t/(d.m),最高达到0.93t/(d.

8、m)。b.油藏储层动用程度分析a.投产初期储层动用程度较高,后期逐渐变差根据奈曼油田56井次的产液剖面测试资料统计,投产初期储层动用程度较高,产液厚度比例达60%以上。九上段共测试17口井42井次,产液厚度占总厚度的63.6%;九下段共测试14口井24井次,产液厚度占总厚度的69.6%。初期的主要产液层在后期的测试显示仍为主要产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