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

ID:1599451

大小:9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2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_第1页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_第2页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_第3页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_第4页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1项目概述甘肃省地处我国的地理中心,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酒泉地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经92°04’~100°20’,北纬37°51’~42°50’之间,总面积19.5万km2,占甘肃省面积的42%。酒泉地区南部为祁连山脉,北部以马鬃山为代表的北山山系,中部为平坦的沙漠戈壁,形成两山夹一谷的有利地形,成为东西风的通道,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场。到2007年底酒泉地区将建成5个风电场

2、,总装机容量410MW,其中玉门市境内可建成210MW,瓜州县境内可建成200MW。2006年编制的《甘肃省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中,酒泉地区共规划13个大型风力发电场,最终装机容量19050MW。规划了瓜州县北大桥、干河口、小宛、南岔、桥湾5个风电场,玉门市昌马、低窝铺、红山窑、三十里井子、玉门东5个风电场,以及肃北县马鬃山风电场、金塔县鸳鸯池风电场和嘉峪关西风电场。随着各规划风电场测风资料的增多,以及各项工作的深入研究,本次规划将酒泉地区原规划的风电场调整为8个,将北大桥、小宛风电场合并,去掉

3、建设条件较差的南岔、红山窑、玉门东、金塔县鸳鸯池和嘉峪关西5个风电场,新增建设条件较好的瓜州柳园风电场。规划到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2950MW,总装机容量达到3360MW;2011~2020年间新增装机容量7290MW,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0650MW,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规划见表1.2.1,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各规划风电场地理位置图附图1。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规划表单位:MW序号风电场2007年2010年2020年1瓜州北大

4、桥风电场新增装机 4003000累计装机10050035002瓜州干河口风电场新增装机 9001000累计装机100100020003瓜州桥湾风电场新增装机 500 累计装机 5005004瓜州柳园风电场新增装机 100200累计装机 1003005玉门三十里井子风电场新增装机  40累计装机1601602006玉门低窝铺风电场新增装机  50累计装机5010001507玉门昌马风电场新增装机 10001000累计装机 100020008马鬃山风电场新增装机  2000累计装机  2000 合计

5、 410336010650 各风电场场址地貌上属北山山系和祁连山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的戈壁滩地,地势开阔,地形起伏不大。场址内大小冲沟发育,其面积约占戈壁滩地的50%左右。冲沟长度不一,大的冲沟可贯穿场址区,宽度一般2m~200m,宽处可达1.0km左右,发育深度较浅一般1.0m左右。依据《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确定风电场场址区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中等复杂地基。场址区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松散堆积物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整个测区内的地层主要划

6、分为三大层。其中①层(厚度一般0.2m~2.0m)分布不稳定,主要位于戈壁平原表部,属盐渍类土,结构较松散,力学性质较低,建议挖除。②层(厚度一般0.7m~6.5m)分布较稳定,该层局部地段的上部出露于地表,属盐渍类土,不宜作为地基持力层,下部据动探试验成果,结构密实,为低压缩性土,力学性质较好,可做为地基的持力层。③层(厚度一般1.2m~11.5m)分布广泛、稳定,呈微胶结,结构密实,具低压缩性和较高的力学强度,是本区良好的持力层。风电场场址区地形平坦,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测

7、区为干旱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深,水质属重碳酸盐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工程无不良影响。场址地基土腐蚀性等级属高级,应加强防腐措施。场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属构造基本稳定区。多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5m~2.21m。风电场所在地酒泉地区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性气候,根据瓜州气象站1971~2000年30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气压884.2hpa,年平均水气压5.3hpa,年平均相对湿度41%,年平均降水量53.

8、6mm。各规划风电场除马鬃山风电场内无测风塔外,其余风电场都有测风塔,且测风资料基本都满一年。经对各规划风电场内测风资料分析计算,各规划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已超过3级,主风向和最大风能密度的方向一致,以E风和W风的风速、风能最大和频次最高,盛行风向稳定。风速春季大,夏季小,白天大,晚间小,正好与水电互补。年内无效风速和破坏性风速少,年内变化小,全年均可发电。风电场场址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对风电场建设不利的天气如雷暴、冰雹、雾凇、雨凇等较少。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61400-1标准判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