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

ID:16011439

大小:7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7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_第1页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_第2页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_第3页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_第4页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前言  空间是人类进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空间的配置是人类进行各种行为的产物,依据不同的原则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配置和不同规模等级空间相互密切的有机整体,其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配置和联系就组成了空间。  城市的发展和地理空间密不可分。地理空间是一个区域或国家的最为宝贵的资源,所以城市空间发展是地理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镇布局是城市化的产物,城镇空间布局是区域空间布局重要内容之一。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包含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二是城镇体系的区位分布

2、。  要实现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就要在不损害城镇体系生态进程的前提下,结合区域特点,促使城镇体系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作出持续性贡献的城镇体系发展模式。其旨在以区域为基础,兼顾发展和环境两个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控城镇体系的进程。  1理论基础  1.1空间结构理论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产业)地域结构[1],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组合关系,也即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空间结构一直是空间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关注的基本问题。地域空间结构实际上是个人和社会组织空间

3、偏好与选择的结果,是经济均衡在空间维度下的集中体现,个人和社会选择的各种要素均会对地域空间结构产生实际的影响。  1.1.1“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2]。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对霍华德来说,“田园城市”并不是他的奋斗目标,而只是实现他所追求的目标“社会城市”的一个局部试验和示范。也就是说“田园城市”只是“社会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城市”是一个全

4、新的田园城市群体的组合。即“社会城市”是由一个中心城市和若干个名称和设计各异的田园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各城市之间依靠放射状和环状的交通网络相联系,把社会城市联结成一个整体。田园城市理论直接孕育了英国现代卫星城镇规划理论,对城镇的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提出的[3,14]。克里斯泰勒认为中心地等级规模体系在三个原则支配下形成六边形中心地网络,这三个原则分别为市场原则(k=3)、交通原则(k=4)和行政原则(k=7

5、)。在不同的原则支配下,中心地呈现出不同的结构,而且中心地和市场区大小等级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即按照所谓K值排列形成有规则的、严密的系列。  克里斯泰勒认为:在三原则中市场原则是基础,而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可看是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正。他认为,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情况。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也适用于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行政原则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象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组

6、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  1.1.3区域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Perroux)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一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经济的增长率首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区域经济学者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和思想引入到区域经济研究中,并且与地理空间概念融合起来,就形成

7、了解释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和机制的区域增长极理论。  1.1.4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在区域规划中,采用据点与轴线相结合的模式,最初是由波兰的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来的。我国经济地理工作者陆大道研究员等在深入研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吸收了据点开发和轴线开发理论的有益思想,对生产力地域组织的空间过程作了阐述,提出了点-轴渐进式扩散的理论模式[4]。该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点上集聚,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而联成一个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    图1-1点轴系统演化过程  资料来源: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

8、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6  如图1-1,点―轴系统的形成也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均匀分布状态到中心和轴线系统的形成,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发生着持续的变化。点―轴开发的“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他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线路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