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案例——刘铮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案例——刘铮

ID:16013386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7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案例——刘铮_第1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案例——刘铮_第2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案例——刘铮_第3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案例——刘铮_第4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案例——刘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案例——刘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刘铮一、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这节课的前期基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并能够进行比较熟练的口算。同时此内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和法则,学生完全能够通过知识迁移以及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为了解学生前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储备,设计了3道前测题。学生会用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在出现多种算法下不同的题目会有所侧重。有笔

2、算(竖式)、有口算、有估算、有简算等。三、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法的异同,体会算法多样化,渗透择优思想。3、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6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二班同学假期参观博物馆情况统计:首都博物馆:27人自然博物馆:19人北京海洋馆:32人请根据数学信息编出两

3、位数加两位数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这样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数学服务于生活。】2、学生说出算式27+1927+3232+19【学生如果是有顺序的说出算式,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样可以不重复、不遗漏。适时的渗透有序思考的好处。】能把这3个算式分成两类吗?生、27+32是一类,是不进位加法。其余的是一类,是进位加法。【设计意图:既巩固旧知识,又引出新知识,同时通过分类进行第一次对比。】(

4、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1、探究算法27+19(1)学生独立思考,借助身边学具演示过程或把思考的过程写出来。(小组为学生提供小棒、计数器等学具。)(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6【设计意图: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算法,再将想法带到组里与同伴们交流。这是一种再思考。】2、辨析算理【设计意图:学生以小老师身份与学生交流算法,教师给学生留有研讨和交流的空间,教师适时的进与退,配合直观操作进行讲解。使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数学方式呈现出来。】(1)小棒图生1:我先摆出2捆和7根,再摆出1捆和9根。我把零散

5、的7根和9根合起来是16根,再用2捆加1捆是3捆。30根和16根相加是46根。生2:可以把16根里的十根捆起来成1捆,3捆加1捆是4捆,40根加6根是46。师:为什么要把10根捆起来?生3:因为10个1就是1个10。师:学生用手中的小棒进行拼摆。(教师做小棒图的课件演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课件展示,使学生清楚、直观的看出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过程。】(2)计数器生:先拨出27,再拨19。7加9是16,满十向十位进“1”,向十位添一颗珠子,十位上20+10+10=40个位上是6个珠子,合起

6、来是46。师:学生在计数器上进行动手操作。6(3)凑十法生1:27和3可以凑成整十数,把19分成3和16,27+3=3030+16=46。生2:把19当成20,27+20=47因为10比9多了1,所以还要再去掉1,47-1=46。(4)7+9=1620+10=3030+16=46生1、7为什么要和9相加?(因为7和9都是个位上的数)生2、30、16分别是什么?(30是两个数的十位相加,16是个位上的数相。)(5)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学生说出算法后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用电脑进行再次演示,因为直观演

7、示和动手操作学具,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能够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3、算法择优(1)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生1、我喜欢摆小棒的方法,因为同学们能清楚的看出我的思路。生2、我喜欢拨计数器的方法,拨的快。生3、我喜欢竖式的方法,这样不容易出错。生4、我觉得计数器和摆小棒都很麻烦,考试时也不会错。所以我喜欢计算的方法。6师:你能把计算的方法再说一遍吗?【设计意图: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不

8、一定相同。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算法进行肯定与鼓励,尽管存在个体思维差异,也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比较,去选择。】(2)教师建议【设计意图:在上述的5种算法中第一种算法相对来说是比较简便的,但老师又不能一味的去灌输。教师要巧妙的在学生交流时对这种方法给于肯定的评价。如:“这种方法看起来真简便,它可以帮我们算得又快又对!”接着再追问学生喜欢哪种算法?必要的引导后还是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3)小结: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