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语文八下藤野先生课后及答案

河大版语文八下藤野先生课后及答案

ID:16019642

大小:2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7

河大版语文八下藤野先生课后及答案_第1页
河大版语文八下藤野先生课后及答案_第2页
河大版语文八下藤野先生课后及答案_第3页
河大版语文八下藤野先生课后及答案_第4页
河大版语文八下藤野先生课后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大版语文八下藤野先生课后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藤野先生》研讨与练习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设置本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宜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1、第一,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

2、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叙述的焦点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的,不应是以描写藤野先生为主,表现的却是“我”的某种思想,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

3、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后面几段,则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分别及分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因此,“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应是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第一,全文按作者行踪的变化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刻画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丑态,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

4、因,充分展示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心路历程。第三部分,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主要写藤野先生给鲁迅影响,使他“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继续战斗。第二,《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结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这样的回忆散文,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二十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爱国思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所以,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后,又写道:“于是

5、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最后一句所表达的仍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感情。  3、这是从另一角度看问题,视野更宽广一些,是对上面两种观点的折衷。  编者的观点倾向于第1种。除上述理由外,补充如下:第一,从作品的实际效果看,这篇作品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第二,鲁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写信给鲁迅,征求选文意见,鲁迅回信说:“请您全权处理好了。在我看来,非放进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您译出

6、加入。”1936年增田涉来到上海,鲁迅又向他打听藤野的近况,当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此时藤野先生还健在),鲁迅慨叹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可见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第三,本文确实饱含着爱国主义感情,正是这种感情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为感人,可以说,爱国主义感情是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说“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错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把聚焦对准在藤野先生身上,所以说,歌颂藤野先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二、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也

7、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设置本题是要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

8、“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2、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