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方桩与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预制方桩与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ID:16036938

大小:494.5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8-07

预制方桩与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预制方桩与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预制方桩与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预制方桩与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预制方桩与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制方桩与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1.编制依据及说明12.工程概况及工程施工特点12.1工程简介12.2建设地点及自然地质条件12.3施工条件32.4项目管理特点及总体要求42.5主要实物工程量42.6工程施工特点43.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班子配备43.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43.2项目经理部各部门职责范围53.3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职责64.施工部署74.1项目的质量、进度及安全目标。74.2拟投入的最高人数和平均人数74.3施工程序74.4项目管理总体安排84.5施工平面图及日常管理85.主要施工方案85.1施工流向和施工顺序85.2施工阶段划分85.3施工方

2、法和施工机械选择85.4执行的标准、规范156HSE施工设计156.1HSE方针及贯彻落实156.2安全目标156.3法律依据156.4HSE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166.5法律和程序176.6安全制度、应急反应和危险源辨识评价176.7安全工作操作计划236.8安全用电236.9环境保护内容及方法246.10文明施工257.施工进度网络计划268.资源需用计划268.1劳动力计划268.2主要材料和周转材料需用计划278.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计划278.4半成品订货和需求计划289.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89.1施工准备工作组织及时间安排289.2技术准备28

3、9.3施工现场准备289.4作业队伍和管理人员的准备299.5物资准备2910.技术组织措施计划2910.1保证进度目标的保证体系及措施2910.2质量目标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3110.3HSE的保证体系及措施3510.4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已完设施的保护措施等3810.5冬、雨季施工措施3810.信息文档管理3910.1与项目组织相适应的信息流通系统3910.2项目管理软件的选择与使用规划3910.3信息文档管理实施规划3911.竣工报告的内容40附表1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42附表2劳动力使用计划43附表3临时用地表44附件4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错

4、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图错误!未定义书签。1.编制依据及说明l《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l《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l《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l《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l《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l《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04G361)》;l《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l《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l《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BJ106-2003)》

5、;l我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l业主提供的《项目管理手册》;l施工图纸。2.工程概况及工程施工特点2.1工程简介工程名称:工程建设地点:工程范围:质量要求:桩基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2.2建设地点及自然地质条件建设地点:天津市xx区地质条件:根据勘察资料,该场地埋深40.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8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亚层,详细如下:(1)人工填土层(Qml)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有所变化,厚度为0.60~2.40m不等,底板标高为3.65~1.70m。主要由杂填土(力学分层号1a)和素填土(力学分

6、层号1b)组成。(2)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一般位于埋深约3.00m以上,受人工填土层的影响厚度有所变化,一般为1.40~2.50m,主要由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2)组成。呈黄褐色,软塑状态为主,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高)压缩性土。(3)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一般位于埋深约3.00~15.50m段,厚度12.20~13.50m,顶板标高为1.72~0.88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3a):一般位于埋深约5.50m以上,厚度为2.10~3.20m,呈灰色,软塑状态为主,有层理,含蚌壳,属中压缩性土。一般

7、埋深约4.50m以上为砂性大粉质粘土,局部为粉土,埋深约4.50m以下土质较软。第二亚层,淤泥质土(力学分层号3b):一般位于埋深约5.50~15.50m段,厚度为9.40~10.80m。主要由淤泥质粉质粘土和淤泥质粘土组成,二者力学性质相近,剖面上统一按淤泥质粉质粘土绘制。呈褐灰色、灰色,流塑状态,有层理,含蚌壳,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局部为软粘土。该成因各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4)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一般位于埋深约15.50~17.50m段,厚度为1.00~2.20m,顶板标高为-10.86~-12.14m,主

8、要由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4)组成。呈浅灰色,局部顶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