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尾矿堆存技术现状和固化干堆实践

我国尾矿堆存技术现状和固化干堆实践

ID:16080325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7

我国尾矿堆存技术现状和固化干堆实践_第1页
我国尾矿堆存技术现状和固化干堆实践_第2页
我国尾矿堆存技术现状和固化干堆实践_第3页
我国尾矿堆存技术现状和固化干堆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尾矿堆存技术现状和固化干堆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尾矿堆存技术现状和固化干堆实践【摘要】尾矿库是一个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溃坝引发的灾害危害程度仅次于地震、霍乱、洪水和核爆炸,位列第18位。近年来,我国尾矿库溃坝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的伤亡事故、环境污染以及重大财产损失。一、尾矿库安全现状与监管措施  尾矿库是一个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溃坝引发的灾害危害程度仅次于地震、霍乱、洪水和核爆炸,位列第18位。近年来,我国尾矿库溃坝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的伤亡事故、环境污染以及重大财产损失。  2000年10月广

2、西南丹大厂镇宏图选矿厂尾矿库坍塌,死亡28人,上百座房屋被毁。2006年4月陕西镇安县发生黄金尾矿溃坝,死亡17人,数十间房屋被毁。2007年5月山西省繁峙县宝山矿业公司尾矿库溃坝,直接损失4500多万元,间接损失数亿元。同年11月辽宁海城尾矿库发生溃堤事故,死亡16人。2008年9月山西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尾矿库溃坝,造成死亡277人、受伤34人。2010年9月紫金矿业锡尾矿库溃坝,死亡22人。  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12655座尾矿库中危库、险库和病库占16.75%,四、

3、五等小型库占尾矿库总数的95.4%,普遍存在浸润线过高、调洪库容不够、坝体裂缝严重、安全观测设施不健全等重大安全隐患,防范突发事件的能力较低。尾矿库安全已成为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  滑坡、岸坡坍塌、地震液化、洪水漫坝、坝坡失稳、渗流破坏、管理失位被认为是引起尾矿库溃坝的主要因素。因此,坝体安全分析、评价、监测和新型堆存技术的开发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  工程方面:一般将尾矿坝视为边坡,根据筑坝材料的土工力学参数,采用边坡理论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坡度、坝高、堆存工艺;在常规的边坡稳定性分

4、析方法如刚体极限平衡法、模拟试验法、数值分析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拟静力法、Newmark滑块分析法、振动台模型试验法以及动力有限元法等新理论;通过这些研究,找出了影响尾矿库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通过控制浸润线、干摊长度、堆坝坡度、堆积坝密实度、排洪系统、堆存体抗剪强度、坝高、库水位、回水系统等工程措施可有效改善尾矿坝的安全性。  监管方面:把事故原因与现代监测监控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尾矿库溃坝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很多大型尾矿库实现了主要安全指标的在线监测和越界预警。  设计方面:目前普遍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5、管理总局《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采用瑞典圆弧法计算尾矿坝稳定的安全系数,并作为尾矿坝稳定性的主要评价依据。  管理方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为各级政府部门实施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基于湿法堆存技术存在难以解决的溃坝风险,而资源化利用又不能完全代替尾矿堆存,我国尾矿利用率不足10%,因此,尾矿干堆、井下排放、充填和膏体堆存技术已经在国内外的很多矿山获得应用。实践证明:  干堆与水力充填法相比,安全性得到显著改善,尾矿库利用系数提高,但存在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6、、有地域适应性的不足。研究低成本的脱水工艺、高效的输送方式和解决膏体的二次泥化以及表面干粉扬尘问题是实现干堆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尾矿井下排放的实质是把地上尾矿库变成了地下尾矿库,表面上解决了尾矿库的安全问题,但由于尾矿是以一种高水固比的物料充填至采空区,围岩承受强大的内水压力,渗透水势必使围岩或地下结构体的稳定性发生变化,会导致采空区垮冒甚至波及地表建筑物的安全,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有可能诱发更大规模的地质和环境灾害。  充填是采矿过程中的一个工艺环节,既能解决采矿工艺问题,又能部分解决尾矿的排放问

7、题,是减少尾矿堆存量的较好方法,但该技术与采矿工艺有关,尾矿库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设施。  介于很多黏土型尾矿,比如氧化铝选尾矿难沉降、难堆存的问题,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为胶结材,把尾矿浆体变成膏体进行堆存,降低了尾矿的流动性,但因膏体体积疏松,几乎不泌水,不减少库容,堆存过程有二次泥化和表面干化扬尘的问题。  上述关于尾矿库安全分析与评价、监测和监管措施以及干堆法无疑大大提高了我国尾矿库的安全性,但没能从根本上消除具有中国特色的上游筑坝法存在的溃坝隐患。  二、尾矿库溃坝原因和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90

8、%以上的尾矿库采用上游法筑坝工艺,这种尾矿库的主要灾害形式是溃坝引发的泥石流,事故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形式尾矿库,其主要原因是坝体稳定性差、沉积密度低、浸润线偏高、渗流难以控制。究其本质,则可归结为“水是造成溃坝和形成泥石流灾害的祸源”,在足够的水力作用下,现行尾矿坝是以尾矿、黏土和砂土为主的筑坝材料的,将发生三种形式的破坏:①从坝岸开始,岸坡饱和含水,颗粒间的支撑骨架溃散,坝体被不断剥蚀,坝顶宽度减薄并最终形成缺口,水携带泥沙从缺口喷涌而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