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花怒放高碑店

文化之花怒放高碑店

ID:16087592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7

文化之花怒放高碑店_第1页
文化之花怒放高碑店_第2页
文化之花怒放高碑店_第3页
文化之花怒放高碑店_第4页
文化之花怒放高碑店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之花怒放高碑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化之花怒放高碑店  “高碑店村的农民‘富裕’了,但这不能代表高碑店村的农民就‘富有’了。”支芬说,“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应该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富有者,是文化与文明的结合体。”  这是一个曾经的“三无”村庄。但有一位女公仆,却迎难而上,勇敢地来到这里上任——她就是北京市高碑店乡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支芬。  “咱没了地,是摔了泥饭碗,但是如今,我们搞起了文化产业,这是金饭碗。”上任后,她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村里的乡亲们清理河道,想方设法招商引资、以文化带动经济,创造出蜚声国际的文化特色高碑店。  如今,支芬拥有着

2、全国和市级劳模、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多项桂冠。面对多项荣誉的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微笑着说,“其实,荣誉并不重要,乡亲们的收入从2001年的人均4050元到2012年的24590元,这才是我高兴的事。”  主政“三无村”  高碑店村自辽代就已建村,元朝时是漕运码头、皇粮商品的集散地,盛极一时。  然而,历史的辉煌没能让它在新时期延续。1993年,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让这个距离东长安街只有8公里,方圆面积仅200多公顷的高碑店村,承担了更多的城市服务保障功能。辖区内的大量集体土地被用来建设

3、重点工程,世代靠地为生的高碑店村,逐渐变成了“农村无农业、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  “高碑店完了,没有希望了。”除了村民们的哀叹,“三无村”面临的困境还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  这时,47岁的老党员支芬临危受命。但能否主持好村子的工作?能否得到村民们的一致信任?支芬也在犹豫。  “这个女书记最多干三个月”,这是支芬见到村民后听到的第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没有让支芬放弃,反而让她更坚定了接管“三无村”的信念。  主政三无村,支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村容村貌。  刚上任时,支芬就立即带领村里的

4、领导班子,来村里实地考察。  但当支芬一行往河边走时,一阵阵的恶臭扑鼻而来,让他们睁不开眼。临近河边一堵两米多高的墙,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身边的人告诉支芬,这条是通惠灌渠,是通惠河的一条小支流,多年来无人管理,为了挡住这条河搭建了这堵墙……河风飘来的臭味,让人不敢说话。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支芬,支芬找到墙体的一个破损处,坚定地说:“翻过去!”随即纵身翻了过去。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但他们的眼光更多的是敬仰。  “我们不能让灌渠两岸的村民长期生活在垃圾堆里。”支芬觉得要发展,如果不改变脏乱的环境,是不可

5、能的。支芬的这一提议得到了村里党员和老干部们的支持。  当时的高碑店村,河里杂草丛生、垃圾成山、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河岸还有随意搭建的狗窝、厕所、煤棚子,就凭借一村之力治理灌渠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一是灌渠的管理权在通州水利局,治理工作首先要得他们同意;二是垃圾日久年深很难清理;三是要拆除沿岸村民搭建的房屋,迁墓平坟,涉及到群众的思想工作要做;四是村里无力支付整治灌渠的几百万资金。  尽管如此,支芬还是咬紧了牙,坚定的说了声“干!”  拿到专家做出的治理方案之后,支芬和总党支便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治理灌渠

6、的好处。与此同时,还召开了十几次会议。会上,支芬耐心地和村民们交心,广泛争求村民们的意见,还将治理灌渠的方案和效果图拿给村民看。在拆除违章建筑的时候,支芬还自掏腰包给一个坚决不同意拆迁的村民补偿。  在迁坟这件事情上,刨坟掘墓是村民们的大忌,为了充分表达对死者及家属的尊重,支芬便在村里专门划拨一方土地,统一安葬几百座坟。村里还为各家提供优质的松树苗,组织各家在坟前种松树,以树代墓,缅怀先人。一位曾极力反对迁坟的村民现在很欣慰:“现在看不到遍地的坟头了,一到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我看到了干部们的一片苦心。”

7、  经过几番周折,治理通惠灌渠的工程终于在全村的瞩目下开工了。随着治理的深入,全村上下渐渐拧成了一股绳。经过奋战,治理后的灌渠实现了从“垃圾堆”到花园的变身——1.5公里长的水泥路沿河而建,便道上铺满了光亮整洁的红黄彩砖,河上架起了一座古朴典雅的木桥和一座能通汽车的水泥桥。  灌渠的成功治理在改善了沿河两边村民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为高碑店村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支芬不断的探访和摸索下,高碑店村后来又兴起了遛宠物带文明铲的举措。党总支、村委会为每户养宠物的村民都配备了清理宠物粪便的小铁铲,号召

8、村民以举手之劳,来美化村庄环境。全体村民在积极响应的同时还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如今的通惠灌渠,景美、灯亮、路通、岸绿、水清。村民闲暇之余,会坐到河边的石凳上享受生活,每每此时,他们都会把对支芬书记的感谢溢于言表。  走文化新路  为了能尽快找到村子发展的出路,支芬在让村子旧貌换新颜的同时,还凝结集体的智慧,找寻村子发展的新突破点。  在一次支部会议上,村里的一位老人所讲述的高碑店村的历史,为支芬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