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毕节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ID:16166338

大小:1.72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8

《毕节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_第1页
《毕节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_第2页
《毕节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_第3页
《毕节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_第4页
《毕节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节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毕节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最终稿)公示《毕节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最终稿已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现将规划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14年7月11日~8月10日敬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以供修改完善。若有意见(署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可在公示截止日前书面函至毕节市城乡规划局(邮编:551700;邮箱bjdqghj@163.com;联系电话0857—8638916)。毕节市规划建设委员会二0一四年七月十一日《毕节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最终稿)简介一、规划范围及年限规划范围为毕节市中心城区,

2、规划面积964km2,其中毕节老城区和大方县城为现状建成区,其他组团为新开发区域。规划年限为2013~2030年。近期为2013~2017年,远期为2021~2030年。二、规划目标(1)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积水;(2)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3)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三、规划标准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采用低影响开发,结合毕节中心城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合理确定毕节中心城区雨水径流控制、源头控制、源头削减的标准以及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的标

3、准。毕节中心城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系统和水环境的影响,新建地区综合径流系数的确定应以不对水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为原则,一般宜按照不超过0.55进行控制;旧城改造后的综合径流量不能超过改造前,不能增加既有排水防涝设施的额外负担。新建地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40%。毕节中心城区不同类型地面的径流系数可按下表取值:毕节中心城区径流系数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按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可按下表的规定取值,并应核实地面种类的组成和比例。毕节中心城区综合径流系数表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各类型城市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见下表: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关于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建议毕节中心城区雨水管渠的设计标准根据汇水面积、汇水地区性质等因素,区域性主线、干线和支线采用不同级别的设计标准,其中汇水面积在50~200ha的区域性主线,采用1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干线采用5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支线采用2年一遇的设计标准。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的管渠重现期取10~20年。在雨水管渠设计时,径流系数取值应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以保障排水系统运行安全。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各类型的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建议值见下表:关于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建议内涝设施的建设标准建议循序渐进。因此规划近期内涝防治设计

5、重现期取20年,远期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取30年。考虑到山区城市来水快、雍水快的特征,在满足人车安全的前提下,在遇到各阶段重现期范围以内的暴雨时,毕节中心城区地面积水的设计标准适当调整为: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宜超过15cm,最高不超过30cm。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1、径流量控制根据毕节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建议在易涝的老城区主要结合旧城改造实施低影响开发工程为主,建设相应的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应结合公园水体、城市绿化控制带、河道水面等布置,尽量采用调蓄塘及快速处理方式,节省投资,同时应与周边环境景观设计相结合。新城区主要结合广场、公园等绿地建设雨水调蓄设施为主,在有条件

6、的道路和小区可开展低影响开发的试点工作。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同时建设雨水控制工程,确保建设用地建设后综合径流量达到规划的要求。在实施LID建设的区域,地块和道路的设计,应根据城市低影响开发(LID)的要求,合理布局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地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利用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蓄滞雨水。除因雨水下渗可能造成次生破坏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外,新建城区的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不低于40%。2、径流污染控制毕节市雨水污染治理框架策略项目源头控制过程收集末端处理工程措施低影响开发技术管道系统生化处理漂

7、浮物与沉淀物控制截流系统一级强化处理下凹式绿地、透水性铺装等调蓄系统湿地处理(有条件地区采用)监控调度系统管理措施地面保洁强化运行管理管道更新管道清淤监测与执法公众参与五、雨水系统规划1、排水体制现状在中心城区964km2范围内,老城区、大方老县城等40km2范围现状现状为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或直排式合流制排水体制。新建地区基本采用雨污完全分流排水体制。2、中心城区排水体制规划以实现雨、污分流制为目标,新建、扩建地区和旧城改造地区采用分流制,老城区和大方县城逐步改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