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栽培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

半夏栽培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

ID:16177013

大小:88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8

半夏栽培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半夏栽培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半夏栽培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半夏栽培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半夏栽培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夏栽培技术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简介 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麻芋头、三步跳、野芋头。以干燥块茎入药,药材名半夏,为常用中药。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能。主治痰多咳嗽,呕吐反胃,胸脘痞气等症。块茎含胆碱、L麻黄碱、β谷甾醇等成分。半夏为广布种,国内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未见野生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等省,其次是江苏、山东、江西、浙江、湖南、云南等省区。日本、朝鲜等国有分布。  半夏之名在我国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始见于《礼记·月令》。半夏入药首

2、见于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处方用名为冶半夏,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半夏的人工栽培历史则较短,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山东和江苏等地。通过40多年的不断摸索,从半夏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宜条件、遗传多样性、繁殖方式、栽培技术及有效成分等方面已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但在新品种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还有待加强。2.植株形态特征半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40cm。地下块茎球形或扁球形,直径0.5~4.0cm,芽的基部着生多数须根,底部与下半部淡黄色,光滑,部分连年作种的大块茎周边常联生数个小块状侧芽。顶基

3、生叶1~4枚,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5~25cm,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径3~8mm,偶见叶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径2~4mm。实生苗和珠芽繁殖的幼苗叶片为全缘单叶,卵状心形,长2~4cm,宽1.5~3cm;成年植株叶3全裂,裂片卵状椭圆形、披针形至条形,中裂片长3~15cm,宽1~4cm,基部楔形,先端稍尖,全缘或稍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光滑无毛,叶脉为羽状网脉。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边缘多呈紫绿色,长6~7cm;内侧上部常有紫色斑条纹,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mm的小孔,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状,伸

4、出佛焰苞,绿色或绿紫色,佛焰苞下部管状不张开,上部微张开,直立,或呈“S”形弯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轴下部着生雌花,无花被,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白色,无被,雄蕊密集成圆筒形,与雌花间隔3~7mm,花粉粒球形,无孔沟,电镜下可见花粉粒表面具刺状纹饰,刺基部宽,末端锐尖。浆果卵圆形,顶端尖,绿色或绿白色,成熟时红色,长4~5mm,直径2~3mm,内有种子1枚。种子椭圆形,两端尖,灰绿色,长2~3mm,直径2.2mm,不光滑,无光泽,解剖镜下观察有纵向浅沟纹。鲜种子千粒重10g左右。花期4-7月,果期8―9月。见

5、图10-11。图10-11半夏植株形态图1.植株2.幼块茎、幼叶及花枝3.佛焰苞剖开后示内穗花序上的雄花4.雌花半夏与玉米间作双株芽半夏半夏种植基地野生半夏阔叶形半夏狭叶形半夏1.生物学特征 (一)对环境条件要求  半夏为浅根性植物,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重黏土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深厚,含水量在20%~30%、pH6~7的砂质壤土较为适宜。野生多见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情况下,易发生倒苗。耐

6、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半夏具有明显的杂草性,具多种繁殖方式,对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  (二)生长发育习性  1年生半夏为心形的单叶,第二至第三年开花结果,有2或3裂叶生出。半夏一年内可多次出苗,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平均可出苗三次。第一次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第三次在9月上、中旬。相应每年平均有三次倒苗,分别为3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下旬。出苗至倒苗的日数,春季为50~60d,夏季为50~60d,秋季为45~60d。倒苗对于半夏来说,一方面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珠芽数量,亦即进行了一

7、次以珠芽为繁殖材料的无性繁殖。第一代珠芽萌生初期在4月初,萌生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熟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半夏块茎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随着温度升高出苗加快,并出现珠芽。15~26℃最适宜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冬播或早春种植的块茎,当1~5cm的表土地温达10~13℃时,叶开始生长,此时如遇地表气温持续数天低于2℃以下,叶柄即在土中开始横生,横生一段并可长出一代珠芽。地温、气温差持续时间越长,叶柄在土中横生越长,地下珠芽长的越大。当气温升至10~1

8、3℃时,叶直立长出土外。不同半夏居群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明显(郭巧生等,2007)。  半夏的块茎、珠芽、种子均无生理休眠特性。种子发芽适温为22~24℃,寿命为1年。1.栽培技术  (一)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