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ID:16196154

大小:66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8

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_第1页
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_第2页
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_第3页
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_第4页
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热工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患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90℃进一步冷却至3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组分。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50℃,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物性特征:煤油在6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定压比热容=2.22kj/kg℃热导率=0.14w/m粘度循环水在40℃下的物性数据:密度=992.2㎏/m3定压比热容=4.174kj/kg℃热导率=0.64w/m℃粘度二.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

2、体进口温度90℃出口温度30℃;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为5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管程安排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贱,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三.确定物性数据1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煤油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煤油的定性温度为T==60℃12热工原理

3、课程设计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2物性数据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煤油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煤油的物性数据。煤油在6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定压比热容=2.22kj/kg℃热导率=0.14w/m粘度=8.66×10-4Pas循环水在40℃下的物性数据:密度=992.2㎏/m3定压比热容=4.174kj/kg℃热导率=0.64w/m℃粘度=0.653×10-3Pas二.估算传热面积1.热流量Q1==18939.

4、4×2.22×(90-30)/3.4=.43kw2.平均传热温差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12热工原理课程设计3.传热面积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K值。假设K=320W/(㎡k)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Ap=4.冷却水用量m==二.工艺结构尺寸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Φ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1=1m/s。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下Ns=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L=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6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Np=

5、传热管总根数Nt=29×5=145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按式(3-13a)和式(3-13b)有R=P=12热工原理课程设计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图3-9得平均传热温差℃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见图3-13。取管心距t=1.25d0,则t=1.25×25=31.25≈32㎜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按式(3-16)计算S=t/2+6=32/2+6=22㎜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管数的分成

6、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27根,其前后关乡中隔板设置和介质的流通顺序按图3-14选取。5.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按式(3-19)估算。取管板利用率η12热工原理课程设计=0.7,则壳体内径为D=1.05t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500mm6.折流板采用弓形折流板,去弓形之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500=125m,故可取h=150mm取折流板间距B=0.4D,则B=0.4×500=200mm,可取B为200mm。折流板数目NB=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见图3-15。7.其他附件拉杆数量与直径按表3-9选取,本换

7、热器壳体内径为1400mm,故其拉杆直径为Ф12拉杆数量不得少于10。壳程入口处,应设置防冲挡板,如图3-17所示。8.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气体流速为u1=10m/s,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300mm。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u2=1.5m/s,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去管内径为80mm二.换热器核算1.热流量核算(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用克恩法计算,见式(3-22)12热工原理课程设计当量直径,依式(3-23b)得=壳程流通截面积,依式3-25得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普朗特数粘度校正(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按式3-32和式3-3

8、3有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管程流体流速12热工原理课程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