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之我见

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之我见

ID:16204305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8

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之我见_第1页
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之我见_第2页
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之我见_第3页
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之我见_第4页
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之我见摘要: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次的师生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进行优质教学,新课导入是必须要精心设计的。好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师生和谐,使课堂内容得以概况,深化。新课导入有很多种,本人通过实践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方法。关键词:地理学科;新课;导入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

2、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课程中地理学科是相对弱势学科,更需要教师充分采取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方法用于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开展,提高教学质量。一、新课导入的方法(一)故事法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如讲《保护环境》一节时,

3、一上课,老师第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有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这是什么病呢?7仅1963-1977年就死了不少人。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原来,在这个地方一条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工厂废水中含镉。工厂的废水流进河流,用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镉,人

4、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巨大的疑问,激发着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呀!”故事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根据新课的内容,转述一些简短的生活中活泼的小故事,然后及时引入新课。如在“世界陆地和海洋”1课的引言,用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仑布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正是这些欧洲、非洲和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帮助他们驾驶帆

5、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并命名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的这块陆地。这样引入,使学生明白本节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唤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二)质疑法   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说:“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大航海家麦哲伦丢掉7的一天(引起兴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后,回到西班牙,船员们惊

6、奇地发现航海日记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这是怎么回事呢?(产生悬念)大家能不能帮忙把这天找回来呢?”讲到这儿,同学们的兴奋中心自然被吸引到这节难点内容上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他们讲授有关概念和换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学生思维推向高潮。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有趣的问题作为引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的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的地区,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

7、遗迹?”。经过设疑,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必然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吸引学生对新课的注意,调动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这一导入不仅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在对比中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了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能力。  (三)资料导入法   利用事先搜集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来引入新课,包括文字资料、图像资料。 在开始上课时,直接引用或讲述或朗诵,如果运用得当,效果很好。如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可先向学生展示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储量的一组数据材料,引入学习。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时,先朗颂一段: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广大的肥

8、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利;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茂密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给我们以运输和灌溉之利;有辽阔的海疆,给我们以交通世界各民族的方便”(引自《毛泽东选集》),然后展开“中国地形图”,激情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