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文化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

阴山文化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

ID:16236807

大小:83.5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08

阴山文化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_第1页
阴山文化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_第2页
阴山文化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_第3页
阴山文化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_第4页
阴山文化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_第5页
资源描述:

《阴山文化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阴山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阴山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2011年06月13日  ●赵占魁(巴彦淖尔市博物馆副馆长)  关于阴山河套地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交融,各位专家学者们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各自从不同角度作了精辟论证和深刻阐述,我很受启发,受益匪浅。下面,我着重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出土实物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不妥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巍峨壮丽的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贯穿了巴彦淖尔全境。它象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其南北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北面是一望无际的乌拉特草原,南面则是平畴万顷的著名河

2、套平原。自古以来,这条山脉不仅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而且是形成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一条重要分界线,又叫文化接触碰撞带,“是阴山以北狩猎经济类型诸文化和阴山以南黄河流域粟作农业经济类型诸文化的接触地带。(1)”在这里,先后有鬼方、土方、荤粥、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党项、契丹、蒙古等十几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与汉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文化,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自上个世纪初至今的大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做了许多工作,普查到大量文化遗存,且大部分考证出了它们的时代和相关背景,发掘清理了大批古墓葬和古遗址,采集和出土了大量文物。这些实物资料生

3、动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与汉民族相互交战和融合的真实面貌。下面挑选了一些典型实物并按时代先后作一概述。  一、细石器与彩陶、磨制石器。早在1927年至1935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曾先后两次穿越了巴彦淖尔境内,采集发掘到上万件文物(2)。其中以细石器为主,还有磨制石器、骨器及少量彩陶片。新中国成立后,在发掘包头阿善三期遗址中,也出土了细石器和彩陶。上个世纪80年代,在磴口乌兰布和沙漠东边缘和乌拉特前旗西羊场,采集到了磨制石器石斧、石锤、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其次,还采集到少量彩陶、灰陶片等。大家都知道,以细石器为主的遗存,是与

4、狩猎、采集经济密切相关的;而以磨制石器、陶器为主的遗存,是与定居原始农业密切相关的。特别是有彩陶的遗存,其纹饰特征表明了有中原仰韶文化或龙山文化的渗透与影响。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阴山以北地区是以狩猎、采集经济为主的经济类型,但个别地点也产生了原始农业;而在阴山以南地区除狩猎、采集经济之外,人们已经开始定居和农业生产。也就是说,早在新石器时代,阴山河套地区的农耕文化与猎牧文化即已开始相互碰撞与交融。  二、畜牧业青铜工具的产生与农耕石质工具、陶器的伴随出土。早商时期,在地质上出现了一个小冰川期,使阴山河套地区的气候开始变得寒冷干燥,适于草木生长才

5、,草原面积随之扩大。由此而诞生了从事畜牧业生产的部族方、鬼方、土方等,史称北狄。这些部族在一定的区域内经营畜牧业,尚未形成大范围的游牧生活。鄂尔多斯朱开沟文化晚期遗址和清水河西麻青遗址,代表了这一时期阴山河套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典范。朱开沟遗址出土的青铜刀,用于切割肉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青铜肉食工具,代表了古老的牧业文明。与之相伴随的石质农业工具和陶器,说明了朱开沟文化晚期的先民们,在经历了农业发展之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开始走向经营畜牧业的道路,这是牧业起源的一种形式。西麻青遗址出土的青铜斧、管銎青铜斧、管銎青铜戈,是商代北方部族的生产工具和兵

6、器,其青铜生产工具大量应用于牧业生产,反映了河套地区牧业文明已向更高方向迈进。  三、精美绝伦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与霍各乞古铜矿开采冶炼遗址。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北方一个强大游牧民族匈奴在阴山河套崛起,他们广泛吸收中原文化,特别是中原先进的青铜铸造术,而后以各种动物为装饰图案,融入了自己本民族的鲜明特色,铸造出了精美绝伦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小巧玲珑,栩栩如生,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车马器、装饰件等。近年多有出土发现,上世纪70年代在我市乌拉特中旗呼鲁斯太匈奴墓葬中即出土了一批(3)。更令人瞩目的是在我市乌拉特后旗霍各乞铜矿,发现了古代的采

7、矿井和冶炼遗址以及采矿用的石锤、粉碎矿石用的石臼等。经发掘研究,其时代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系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原料产地。从而解决了多年来悬而未解的重大学术课题。据考证,这里的采矿冶炼技术也是从中原引进过来的。  四、大量汉代墓葬与出土的胡人俑;星罗棋布的汉代古城与“单于天降”、“胡汉和亲”瓦当。到秦汉时期,中原农耕文化与匈奴游牧文化的碰撞交融更加频繁激烈,在我国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多次大量从中原移民来这里实边屯田,掀起了河套历史上第一次农业大开发,使河套农业经济空前繁荣,变成了塞上天府,对后世开发河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那成

8、千上万座汉代墓葬和数十座古城遗址见证着当年开发者们的辉煌业绩。上个世纪末,我们对其中的150余座进行了发掘清理,其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接近于中原地区的汉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