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ID:16242787

大小:17.81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8-08-08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_第1页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_第2页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_第3页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_第4页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_第5页
资源描述: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透视学发展及应用透视学发展简述散点透视透视学应用透视学发展简述透视学的发展和研究与科学发展有关,也和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关。公元前5世纪,艺术家对透视现象研究已逐渐明朗。欧洲人对其深入研究始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成熟于18世纪中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他把绘画与雕刻的原理应用到透视学上,他确定了影响远近知觉的五种因素,从而奠定了现代科学透视的基石。即线条透视(物体越远,视角越小)、节目透视(物体越远,细节越模糊)、空气透视(山越远越蓝,是由

2、于空气和烟雾的影响)、移动透视(注视近物而头摇动则该物与头同向移动,注视远物头摇动则远物与头反向移动)、双眼视差(左右眼对同一物所见不完全相同)。根据这种透视方法所描绘的物体最接近眼睛所感受到的事物的真实。先人经历无数研究得出的这些法则,现在,我们从照片中则很容易就可以体会到。散点透视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中国山水画

3、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故而,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如清明上河图)而如采用西画中“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透视学应用主要应用于设计,绘画······本章重点了解透视的发展第二章:透视定义及规律透视的定义透视三要素透视名词术语透视规律透视的定义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

4、平面上。透视名词术语(1)画面:假设的透视图形产生的透明平面;(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3)视距:眼睛与假设透明平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4)视高:画者眼睛的高低程度;(5)视线:画者眼睛视线达到景物的连线;(6)视域:或称视野、视圈,画者看到景物时的空间范围;(7)视锥:视域近小远大的圆锥体形状;(8)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透视名词术语(9)原线:与透明画面平行的线段,没有纵深角度变化,只有近长远短、近粗远细的变化;(10)变线:与透明画面成纵深角度的线段、透视方向有了变化,本来相互平行的

5、线段出现近宽远窄直至消失到一点的现象;(11)灭点:即消失点,是变线的消失灭点;中心视点:是视平线正对视点的中心点,是直角度变线的灭点;(12)距点:由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称为视距,如果将视距分别标在主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称距点;(13)余点:视平线上除主点和距点外,其余的消失点,即各成角变线的灭点;(14)灭点:在视平线上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低远高线的灭点;(15)地点:在视平线下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高远低的灭点。透视规律线的分类透视变化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原线)平行于画面,

6、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原线)保持原状、垂直平行于画面,水平的直线(原线)保持原状、水平平行于画面,倾斜水平面直线(原线)保持原状、角度倾斜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原线)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变线)消失到视心点与画面成45°角的水平线(变线)消失到距点上与画面成>45°、<90°角的水平线(变线)消失到内余点上与画面成>0°、<45°角的水平线(变线)消失到外余点上透视规律透视规律一、物体默认物体是静止不动的。二、画面画面与物体的关系:与物体主要面的偏角;画面与物体的前后关系。画面偏角为零(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画面与物体

7、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主要面存在偏角(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偏角可以选择30、45、60。其中45由于心点与两个灭点距离相同,所以较少使用。当然画面偏角也可以自选。三、视平线(视高)视平线的高低变化会对透视画面产生巨大影响。四、心点心点位于视平线上,可以任意移动(不能超出画面之外)一般取点画面1/3处。透视规律五、视点/视角确定视点,其实就是确定视距。视角范围在60°左右。视点越远,透视变形越小,透视展示的内容越多;视点越近,透视变形越大,透视展示的内容越少。六、视点/画面/视角a)画者A视距为0.5D,视角为90°b

8、)画者B视距为0.75D,视角为67°c)画者C视距为1D,视角为53°d)画者D视距为1.5D,视角为37°e)画者E视距为2D,视角为28°本章重点熟记本章常用名词术语熟记本章常用名词所对应的位置第三章: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定义平行透视的画法平行透视的定义平行透也叫一点透视、焦点透视,它是最常用的透视形式之一,也是最基本的作图方式之一。一点透视:立方体一类物体的平面平行于画面及地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