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培训课件高铁版(铁三院苏文东)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培训课件高铁版(铁三院苏文东)

ID:16264506

大小:1.21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8-08-08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培训课件高铁版(铁三院苏文东)_第1页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培训课件高铁版(铁三院苏文东)_第2页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培训课件高铁版(铁三院苏文东)_第3页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培训课件高铁版(铁三院苏文东)_第4页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培训课件高铁版(铁三院苏文东)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培训课件高铁版(铁三院苏文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西铁路客运专线长大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培训课件铁三院:苏文东2010年4月一、概述大西客专(原平至西安段)北起山西省原平市,向南经山西省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市,跨黄河进入陕西省渭南市,经临潼至西安,线路全长687km,其中原平至运城正线长度477km,运城至西安正线长度210km。全线大部分地处山区,设计隧道20多座,其中南山上隧道,韩信岭隧道,乔家山隧道和干庆隧道等大于6公里的长大隧道需要独立进行隧道洞外精密控制测量。二、工作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2、;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5.工程建设期间颁布的有关测量规程、规范。三、既有施工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坐标系统1、全线采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及满足客专投影变形不大于10mm/km的要求的施工坐标系。施工坐标均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a=6378137米,f=1/298.257222101,高程异常均取0米。(二)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四、建立隧道独立控制网的重要性与目的隧道工程贯通误差控制一直是施工过程中

3、的控制重点,由于其测量控制环境相比其他构筑物存在诸多略势,存在一定的测量风险。建立隧道独立控制网(建议6km及以上隧道)主要在以下方面较好的解决此类问题:1、通过建立隧道独立控制网,使各隧道洞口子网及子网间的联系网形成高强度的多边形闭合环,进洞点包含至少两个后视方向加强了进洞复核,并对具体进洞方案提出设计建议。2、隧道独立控制网采用与既有施工坐标和高程系统相同的椭球参数和高程基准,平面控制等级B级GPS,水准控制等级采用二等水准;由于既有施工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位于该施工坐标系中部,投影面高程也是针对该施工坐标系而定,故对于具体某长大隧道存在着高斯

4、和高程投影改正的问题,计算使用较繁琐。隧道独立控制网采用隧道工程独立坐标系,即以隧道进口端的中线(切线)点的线路里程值为X值,线路前进方向为X轴正向,顺时针旋转90度为Y轴,并且采用适应本隧道的设计投影面,使投影变形为最小,从而保证贯通精度。四、建立隧道独立控制网的重要性与目的3、对隧道洞内导线及水准控制等级提出设计建议并对洞内外联合对横向贯通误差与高程贯通误差进行估算,从技术角度对贯通误差提出保证措施。4、对建立隧道独立控制网后与既有施工坐标和高程系统的衔接提出处理措施,对相应线路设计成果进行修改,提出针对性的线路资料成果资料,如:曲线表、设计

5、中线逐桩坐标表、线间距表、断链断高表等。五、经验与总结合理可行的隧道洞外控制测量设计及成果可以科学的指导隧道施工,使贯通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免除工程风险,使用简便。以铁三院在石太客专、太中银线、准朔线、北同蒲线等十余座6km以上隧道近200km洞外控制测量经验分析,贯通误差控制效果良好,取得了很好的工程效果。其中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南梁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项目获得铁道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六、隧道控制测量工作内容1、隧道控制测量设计2、选点、布网3、标石埋设4、野外观测5、数据处理6、资料整理七、一般规定规范要求: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根

6、据横向贯通误差进行平面控制网设计,估算洞外控制测量产生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并进行洞内测量设计。水准路线长度大于5000m时,应根据高程贯通中误差进行高程控制网设计。1平面控制网应根据洞外允许横向贯通中误差,结合实际布网条件进行贯通误差估算。(具体公式见相关规范)2高程控制网应根据勘选的地表高程路线长度和洞内贯通长度,按高程贯通误差估算公式分别估算洞外、洞内高程贯通误差,确定洞外高程控制测量精度。(具体公式见相关规范)七、一般规定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根据贯通误差要求进行隧道平面高程控制测量设计,隧道洞外洞内控制测量对每个贯通面的贯通误差值应符合

7、以下规定。八、控制测量设计测量设计之前应收集下列资料:1、测区1:50000或1:10000地形图2、线路施工设计平面图及洞口附近地形图3、线路施工设计纵断面图4、辅助坑道布置图及隧道施工设计贯通面的位置5、洞口施工场地布置图6、线路诸表: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曲线表等7、测区气象资料及冻土深度8、测区高程异常九、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平面隧道洞外GPS控制测量对控制点点位的基本要求(一)点位应首先满足GPS测量的要求。GPS测量要求高度角15°以上没有成片障碍物,以免阻挡卫星信号。选择洞口控制点位时,必须考虑GPS测量的这一要求。还要求远离大功率无

8、线电发射源,以免干扰卫星信号,避开成片平坦表面,以防多路经效应等。九、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平面隧道洞外GPS控制测量对控制点点位的基本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