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学习郑德荣事迹材料心得体会6篇

精编学习郑德荣事迹材料心得体会6篇

ID:16268073

大小:26.1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8

精编学习郑德荣事迹材料心得体会6篇_第1页
精编学习郑德荣事迹材料心得体会6篇_第2页
精编学习郑德荣事迹材料心得体会6篇_第3页
精编学习郑德荣事迹材料心得体会6篇_第4页
精编学习郑德荣事迹材料心得体会6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编学习郑德荣事迹材料心得体会6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编学习郑德荣事迹材料心得体会6篇从教六十七年来,郑德荣教授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为人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个学生,培育出一批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国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无愧为葆有大爱情怀的严师典范、良师表率和人师楷模。以大爱情怀,传学生理想信念之“道”。郑德荣教授常说:“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人必须以德为帅,学党史的博士生更要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和道德情操,这是由中共党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因此,郑德荣教授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把“德育为先”始终贯穿于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

2、理想信念,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每届学生的第一堂课上,郑德荣教授不是急于讲授专业知识,而是进行寓意深刻、论说精辟、以理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地加以推进;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他还要再三叮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尤其在学生思想上感到困惑和迷茫时,郑德荣教授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为学生拨清迷雾,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以大爱情怀,授学生科研能力之“业”。培养独立科研能力,一直是郑德荣教授指导博士生的重要目标。他认为

3、,做科研并非一日之功,难以立竿见影,必须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就着眼于他们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将其寓于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为此,郑德荣教授针对在职学生和脱产学生在学习时间投入上的差异,因人施教,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匠心独具,照顾到每名学生的情况,把专业方向课分解成不同专题,平均每月精炼深刻地讲授一个专题,这样一个学年下来,就能汇集成一个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郑德荣教授实行“读书、思考、讨论、答疑、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讨论式授课和启发式教学为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促使他们多思考、多提问,锻炼思维能力和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郑德荣教授还要求学生通过博览

4、文献、占有第一手资料以及掌握学术前沿动态等途径,完成好课前独立准备、课上独立思考、课后独立钻研的每个环节,并带动学生合作搞科研,对他们给予“手把手”式的科研实战指导。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郑德荣教授要求他们必须牢记学术道德规范,切忌学术不端行为,注重培养良好的学术品质和学术操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郑德荣教授时刻以一颗仁爱之心,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用真情来滋润他们的心田。学生就读期间,他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长,也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总是如慈父般的叮咛与嘱咐,点点滴滴,无微不至,常令学生感动不已。学生毕业后,郑德荣教授仍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既乐于分享学生事业有成、生活

5、幸福的喜悦,也真诚帮助他们积极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波折和起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十余载,郑德荣教授共培养了49名博士生,其中多人成为中共党史学科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或成为其他领域领军人才。郑德荣教授常说,自己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乐,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他以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教授组成的优秀教学成果鉴定委员会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彦奇教授,曾对郑德荣教授作出过如下考核鉴定:“……教学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该同志既教书,又育人;既能严格要求,又多方关怀学生的成

6、长与进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事迹突出,效果卓著,堪称教师中的佼佼者。”这一评价,正是郑德荣教授既为“经师”更为“人师”的真实写照。晚晴·勃发:老而弥坚的“孜孜进取者”以60岁退出领导岗位为新的起点,培养博士,出版著作,发表文章;90岁之后仍然老骥伏枥,持续创新,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上来,承担了国家课题,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成果。在三十三年里,郑德荣教授以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为学状态,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可贵精神。1986年,郑德荣教授从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的领导岗位退下来时,曾“规划”了自己的“未来”:培养10名博士生,出版10部专著。至逝

7、世时,他早已超额完成了这些当年看似不可能的“规划”,培养博士生的数量是计划数的5倍,出版专著的数量是计划数的4倍,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平均计算,每年出版专著1部,培养博士2名,发表文章5篇。这些成果,已远远超出了其自身固有的价值,足堪后学楷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郑德荣教授在80至90岁的十年间,依然奋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勇拼搏在学术的征程上。他坚持孜孜不倦地翻阅文献,浏览大量学术期刊,并保持着每年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习惯。所有学术会议郑德荣教授都是以文参会,且文章见解独到,对学术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