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名由来探讨

普洱茶名由来探讨

ID:16274311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8

普洱茶名由来探讨_第1页
普洱茶名由来探讨_第2页
普洱茶名由来探讨_第3页
普洱茶名由来探讨_第4页
普洱茶名由来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洱茶名由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普洱茶名由来探析陈虎李双秀随着普洱茶的热俏和声名远播,大家对普洱茶名的由来有的是模棱两可、莫衷一是,有的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有的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其实,顾名思义,“普洱茶”的得名肯定与普洱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一、“普洱”地名渊源“普洱”为哈尼语,“普”是寨子,“洱”是水湾之意,“普洱”即是“水湾寨”。据清•李熙龄所著《普洱府志》考证:普洱,商、周时期属中央王朝版图上的古产里地。西汉时期,属益州郡哀牢属地。东汉时期,先后为益州西部属国都尉、永昌郡属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为南涪地),隋朝时,为濮部辖地。澜沧江以东称濮子部,以西称茫天连属望部。唐•乾符六年(87

2、9年),普洱设治,名“步日睑”,为南诏国银生节度辖地;天复二年(902年),废银生节度,设威楚府,改设为“步日部”,先后属大理国银生节度、蒙舍镇辖地。元初至元二十五年(1278年),改设为“普日思么甸司”,属云南行省元江路辖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普日”为“普耳”,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隶属车里军民宣慰使司。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普洱隶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在普洱设置元江分府,调元江通判(改称“普洱通判”)驻防普洱,辖十三版纳;雍正七年七月丁酉(1729年9月17日)把元江府南部和车里宣慰使司所辖的澜沧江以东地方划出,设普洱府,下辖六

3、大茶山、橄榄坝及江内六版纳(普洱、思茅、普腾、整董、勐乌、乌得)和他朗厅、威远厅。《清一统志》说普洱府的疆域:“在云南省治西南一千二百三十里,东西距六百八十里;南北距一千二百四十里;东至元江州界二百五十里,西至顺宁府四百三十里;南至缅甸界一千五十里,北至镇沅直隶州一百九十里;东南至老挝南掌界一千四百一十里;西南至缅甸界一千三百里;东北至景东厅界二百七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九千四百五十里。”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置宁洱县,隶普洱府,成立思茅厅,设思茅同知。民国2年(1913年)4月,裁撤“普洱府”。至此,设“府”历史184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十月壬戌(1766年11

4、月27日),设“迤南道”,驻普洱府城宁洱县,辖普洱、元江、临安、镇沅四府;次年,加“兵备”衔,改设为“迤南兵备道”统筹“稽察弹压边防事宜”。光绪四年(1878年)至十三(1887年间)年,先后划入顺宁府、景东直隶厅,划出临安府;迤南兵备道辖区为普洱府、顺宁府和镇沅直隶州、元江直隶州(乾隆三十五年由府降为州)、景东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改“迤南兵备道”为“滇南道”,驻普洱,辖10个县和思茅沿边行政区;次年,改为“普洱道”,并移住思茅。民国15年(1926年),迁回普洱,辖17个县和1个设治局。民国18年(1929),裁撤“普洱道”。至此,设“道’历史163年

5、。民国18年(1929年),设“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亦称“普洱殖边督办公署”)驻普洱,负责殖边任务。辖宁洱、思茅、六顺、普文、江城、双江、澜沧、车里、五福(南峤)、佛海、镇越11县和宁江、勐丁2个行政区。民国27年(1938年),裁撤“督办公署”,设置历史10年。民国32年(1943年),设“云南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为“第二区”、“第七区”,亦称“普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普洱。辖宁洱、思茅、墨江、六顺、澜沧、车里、佛海、南峤、江城、缅宁、双江、景谷、镇沅13个县和宁江、沧源2个设治局。至1949年3月,普洱区(亦称“思普区”。“思普”之名,源于

6、1913年,取思茅、普洱之第一字组合,代表中心区为思茅、普洱)首府宁洱县解放,“云南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结束其7年设置史。1949年8月1日,在普洱成立“思普区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辖宁洱、思茅、墨江、六顺、景东、景谷、镇沅、缅宁、双江、沧源、车里、佛海、南峤、镇越、江城、澜沧、宁江、上允、东朗、勐连20个县。1950年4月25日,撤销“思普区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此后,“思普区”之名渐停使用),改设“宁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次年,改称“普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宁洱(普洱)、思茅、景东、景谷、墨江、六顺、江城、车里、佛海、南峤、镇越、澜沧、宁江、沧源等1

7、5年县。1951年1月宁洱县更名为普洱县,同时为思茅地区行署所在地。1955年5月,“普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迁驻思茅,改称“思茅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思茅县并入普洱县,1982年1月普洱、思茅两县分设。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至2005年,普洱已有270年设县史。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二、普洱茶名的由来从普洱一带的历史沿革来看,“普洱”地名始自明初,因此,我认为,“普洱茶”的得名也只能是在明初以后。唐代咸通三年(862年)樊绰在其著《蛮书》卷七中记载:“茶出银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