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

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

ID:16275149

大小:7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8

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_第1页
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_第2页
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_第3页
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_第4页
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沁园春长沙(一)、预习要点:《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的佳作。诗中意象丰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意蕴深沉。所谓词如其人,词如其心,此词堪称毛泽东同志的壮志篇、抱负篇、情怀篇,亦可谓号召篇、期望篇。此词虽然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格律形式,但内容和情感上却完全不受形式所困,是一首将深刻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自然结合的上乘之作。教学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此词,但不应变成政治的诠释,而应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放在对丰富的意象的感知上。1.理解本词景与情的关系,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品读词中丰富的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2.

2、结合背景的分析,领悟诗人激越的情感,感受诗人胸中的豪情。3.情景教学,在特设的情景中,感受课文中作者流露的情感。4.反复朗读,读出激情,读出壮志,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品味。5.思维训练,充分展开联想,开拓自己的胸襟。6.体会诗人心中的豪情与壮志,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培养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二)、相关知识链接: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

3、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三)、预习效果检测(练习题):1、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

4、环境。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下面几个诗句的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

5、音都对的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2、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课外强化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

6、当惊世界殊。1、选出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余”)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B、诗人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在风浪中搏击的豪迈之情。C、诗句抒发了诗人勇敢、无畏的革命激情和斗志。D、诗人觉得只有与风浪搏斗才能感到舒畅。2、对诗人引用的孔子的一句名言所作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A、这句话的原意是以流水的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的流逝,告诫人们,要努力创造美好的事物。B、诗人借用这句话,是激励自己和人民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建设自己的国家。C、这句话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D、孔子的话是一个比喻句。3、对下

7、片第三个整句(即“更立……平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江”指的是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的一段长江。B、“石壁”指计划要建的三峡大坝,“巫山”即巫山山脉,长江横截穿过巫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C、“巫山云雨”这个典故出自《高唐赋》。D、“高峡”指巫峡,“平湖”指建造好的水库。4、对整首词的艺术特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丰富奇特的想像B、巧妙地引用歌谣C、借用古语来过渡和抒情D、用神话故事来烘托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5、诗人写“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有什么作用》不写“长江流水”,而写“巫山云雨”,用意何在?二、阅读下

8、面一首词,回答问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2、“雕栏玉砌应犹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