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紧箍咒”

曾国藩的“紧箍咒”

ID:16298287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曾国藩的“紧箍咒”_第1页
曾国藩的“紧箍咒”_第2页
曾国藩的“紧箍咒”_第3页
资源描述:

《曾国藩的“紧箍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曾国藩的“紧箍咒”游宇明咸丰十年四月,战功卓著的曾国藩终于祖坟冒烟升任两江总督,结束了长期受制于地方抚督的历史。升至如此高位,曾国藩不兴奋是不可能的。然而,曾国藩毕竟是个政治家,他在兴奋中不忘清醒。五月十五日3,他由宿松沿江东下前往祁门,在前往总督府的路上,他就烧了两把反腐倡廉的火。一是特别告诫自己的老部下杨载福、彭玉麟,不要在自己出发之时搞迎送仪式;二是由水路改为陆行后,他写了一篇题为《谕巡捕、门房、签押三条》的文告,要求“巡捕、门印、签押敬听而记之”。  这篇文告除了第一条是告诉身边人不准侮辱州县,必须以礼待人,算是做人方面的教诲,其余的内容都是关于怎样防止腐败的。“第二条:不许收受银礼。

2、凡收人礼物,其初不过收茶叶、小菜之类,渐而收及鞍马、衣料,渐而收及金银、古玩。其初不过是下属主动的投赠之情,渐而有的官员就要笑索授意下属送礼,甚至渐而诛求逼勒,以至贿赂公行,皆始于此。嗣后我这里的巡捕、门印、签押,务各自爱,不准收受丝毫礼物。即茶叶、小菜、至亲密友赠送微物,除非禀明我本人,经再三斟酌者,概不许收。倘有隐瞒收受者,重则枷号棍责,轻则递解回籍”。“第三条:不准荐引私人。凡巡捕、门印、签押,势之所在,人或不敢不从。或其亲族,或其旧识,或荐至营盘,或荐入州县衙门,纵有过失,互相袒护,为患甚大。自此次告试之后,概不准荐人入将领之营,入州县之署,亦不准各营各署收受。”  认真阅读这个文告,

3、可以看出曾国藩在防止身边人以权谋私方面用心良苦。在他看来,腐败主要有两种:一是非法收受钱财,二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排工作,在文告中,曾国藩不仅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说明了自己这样做的理由。  巡捕、门印、签押是干什么的呢?张宏杰先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书介绍:巡捕大致相当于今天高级官员的卫士长或者说接待室主任,他们负责维护衙内秩序,并且在下级参见总督时领路。门印则指的“门房”和“管印长随”,他们一是看守衙门的大门,一是负责用印。签押是指签押房的仆人。地方官处理政务,主要内容是签发文件,在一些重要文书上盖上大印,这种机要办公室被称为签押房。总督身边的这些人职位并不高,有的甚至根

4、本算不上官员,但因为生活在总督身边,因而也就有了某种特殊的“权力”。比如巡捕负责带领官员参见总督,下级官员势必要向他打听总督有什么喜怒好恶,而要得到这个信息,下级官员就必然要给他好处费。比如下3级官员想进衙门,先要门房通报,由于求见者众,门房往往有代官员挡驾之权。下级官员能否见到总督,自然也就取决于门房。至于“签押”,有权在“签押房”为官员初步处理文件,分出轻重缓急,一样有权力寻租的空间。作为一个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曾国藩不可能不知道官员身边人腐败的路径。  曾国藩的一生都有一个“学为圣人”的心结,特别在乎公众形象。正因为“要脸”,所以他自律极严,从不损公济私,更不会逼迫下级行贿,并且严

5、格要求自己的亲人和身边人,比如交代亲人在来往官署的途中不能接受沿途州县的吃请和馈赠的盘缠,比如严禁身边人利用他的影响力收受贿赂、办理私事。曾国藩反腐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身边人,也与他梦想打造两江地区的清廉政治有关。这从他履职之后的作为可以看出来。到达祁门后,他立即派出幕僚,秘密考察府道以上的所有高级官员的优劣,要求副省级、道员级官员汇报自己属下的情况。他还在总督府门口设置举报信,发动民众举报不法官员,并对举报人严格保护。既然要在自己的辖地反腐,自己和自己的身边人当然首先必须过硬。  曾国藩给身边人设下紧箍咒之后,身边人的表现如何,我没有看到历史记载,不敢胡说八道,可以肯定的是在官员不由民选、皇权

6、高于一切的环境下,曾国藩反腐的威力是有限的。不过,在封建时代,一个高官能够如此清醒地认识身边人腐败的危害,足以说明曾国藩的非凡眼光。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