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

ID:1635273

大小:15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2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_第1页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_第2页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_第3页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_第4页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苏州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40分钟。所有答案都做在答题纸上。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对历史细节,普通人往往采取  ▲  ,大而化之,甚至是玩笑戏谑的态度。比如中国戏曲,台上摆一张桌子,旁边放两把椅子,服装道具,  ▲  ,善恶忠奸,美丑妍媸,全靠脸谱区别,什么朝代,都是这一套。它和文人艺术真是  ▲  ,另有自己的欣赏规矩。即使贵为天下母仪,如慈禧太后,人称国学

2、大师,像陈寅恪,只要是进戏园子听戏,都得遵守这套规矩,根本没有谁跟历史较真儿。A.漫不经心 千篇一律 大异其趣B.漠不关心  千人一面  大异其趣C.漠不关心  千篇一律  各异其趣    D.漫不经心  千人一面  各异其趣2.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分)A.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乘车、遵守公共交通的习惯,现长期面向社会招募站台引导志愿者。B.国际民航组织处提议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民航客机及时回避并了解在飞越交战地区时可能遇到的危险。C.在这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温馨的乡村人际关系难见踪影,传统的乡村文化几乎毁

3、坏殆尽,令人不禁感慨系之。D.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3.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的诗句

4、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A.时穷节乃见天长地久有时尽已是黄昏独自愁B.时穷节乃见曾经沧海难为水西北望长安C.居高声自远天长地久有时尽西北望长安[来源:Zxxk.Com]D.居高声自远曾经沧海难为水已是黄昏独自愁4.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来源:学科网]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来源:Z.xx.k.Com]D.写文

5、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5.下列各组句子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好容易总算把他哄下了。②好不容易总算把他哄下了。B.①这一切都不是证据。②这一切不都是证据。C.①雨后路滑,我好几次都差点摔倒。②雨后路滑,我好几次都差点没摔倒。D.①我几乎忘了寒风中抱团取暖的往事。②我几乎没忘寒风中抱团取暖的往事。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南山集》①目录序(清)戴钧衡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②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

6、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③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

7、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

8、多且半,余假而抄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选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