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中肺功能异常患者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全身麻醉中肺功能异常患者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ID:16358847

大小:7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全身麻醉中肺功能异常患者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_第1页
全身麻醉中肺功能异常患者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_第2页
全身麻醉中肺功能异常患者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全身麻醉中肺功能异常患者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身麻醉中肺功能异常患者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鄞州人民医院麻醉科唐红海摘要:目的 旨在肺功能异常病人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时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8年12月在本院行全身麻醉的肺功能异常老年病人46例,随机分为传统通气组(C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F组),两组均采用SMV通气模式。C组潮气量为10ml/kg,不限制气道平台压及PEEP;F组潮气量为6ml/kg,气道平台压不超过30cmH2O,PEEP为8cmH2O起。记录所有患者诱导前及CMV后0.5h、1h、2h及拔管前、拔管后1h、24h的动脉血气结果

2、;机械通气期间的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peak)、PEEP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结果CMV后0.5h、1h、2h两组患者PaO2明显升高(p<0.05),且F组在各时段均明显高于C组(p<0.05)。拔管后患者PaO2高于诱导前。F组通气后2h和拔管前PaCO2明显高于诱导前,F组通气后2hPaCO2明显高于同时段C组,而PH明显下降。F组通气后各时段Pplat及Ppeak均低于C组,而PEEP设定明显高于C组。两组均无并发肺部感染,但C组患者平均咳痰天数(7.3±1.5天)长于F组(4.9±1.3天);需吸氧时间也长于F组。

3、结论在全身麻醉的机械通气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有效的保护原有肺功能障碍的患者的肺功能。关键词肺功能异常全麻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全身麻醉过程中的机械通气是一种有创的呼吸支持,可诱发严重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本文旨在研究全麻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原有肺功能损害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7年10月~2008年3月有轻中度肺功能障碍且需行全身麻醉的患者46例,其中阻塞性肺通气障碍27例,限制性肺通气障碍12例,中度阻塞性肺通气障碍合并轻度限制性肺通气障碍7例。男性40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70±6岁。为减少

4、手术对呼吸的影响,患者均为上腹部开腹手术。1.2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通气组(C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F组)各23例,两组均采用CMV通气模式。C组潮气量为10ml/kg,不限制气道平台压及PEEP;F组潮气量为6ml/kg,气道平台压不超过30cmH2O,PEEP为8cmH2O起,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两组起始FiO2均为50%,,根据患者PaO2调整FiO2及PEEP。记录所有患者诱导前及机械通气后0.5h、1h、2h及拔管前、拔管后1h、24h的动脉血气结果;机械通气期间的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peak)、PEEP及术后呼吸

5、系统并发症。其中Pplat、Ppeak和PEEP由Blease8500型麻醉机测得。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差别用q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ⅹ2检验。2、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且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机械通气后0.5h、1h、2h两组患者PaO2明显升高(p<0.05),且F组在各时段均明显高于C组(p<0.05)。拔管后患者PaO2高于诱导前可能与术后吸氧有关。F组通气后2h和拔管前PaCO2明显高于诱导前,F组通气后2hPaCO2明显高于同时段

6、C组,而PH明显下降。由于F组表1两种通气方式动脉血气比较组别时间PaO2PaCO2PH传统通气组诱导前87.3±7.340.3±3.77.34±0.23(C组)0.5h157.8±8.1*36.3±3.17.39±0.261h161.6±7.8*36.7±4.17.36±0.312h155.4±8,3*35.0±4.27.42±0.21拔管前93.7±6.746.8±3.97.31±0.19拔管后1h90.2±7.443.4±3.47.33±0.31拔管后24h95.4±6,9*41.6±4.47.36±0.28肺保护性通气组诱导前88.5±

7、7,539.8±3.67.35±0.18(F组)0.5h195.3±6.8*#43.7±5.17.33±0.251h198.7±7,6*#45.6±4.67.33±0.202h200.3±6.3*#53.6±5.6*#7.31±0,24#拔管前104.1±7.9*#49.6±5.8*7.34±0.27拔管后1h107.3±8.1*#41.5±3.67.36±0.19 拔管后24h104.9±7.1*#38.1±4.97.40±0.21注:*与同组诱导前比较,p<0.05;#相应时间组间比较,p<0.05潮气量设定为6ml/kg,F组通气后各时段

8、Pplat及Ppeak均低于C组,而PEEP设定明显高于C组。两组均无并发肺部感染,但C组患者平均咳痰天数(7.3±1.5天)长于F组(4.9±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