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doc

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doc

ID:16393925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doc_第1页
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doc_第2页
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应在理性和抽象层面明确课程建设的逻辑出发点,找到课程建设的哲学与认识论基础;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应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概念和方法,甚至形成满足某种范式的开发平台。  论文关键词:范式研究;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nn)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是指常规科学赖以运作的理

2、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本文所说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即指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什么应研究、什么问题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所获得的答案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它能够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的不同范例、理论、方法和工具加以归纳、定义并相互联系起来。简言之,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式范例。  在范式概念的理解上,本文界定以下三个方面:(1)范式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辨,这是哲学范式;(2)范式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这是社会范式;(3

3、)范式作为一种依靠,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决疑难的方法,一个类比的图像,这是构造范式。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高职院校课程的内涵;(2)课程建设的概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探求适合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一般概念和方法;(3)课程建设的逻辑出发点;(4)课程体系内课程的相互关系,影响课程建设的诸因素;(5)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可借鉴的思维范式;(6)在此范式界定下的建设平台。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

4、式研究的重点是:(1)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逻辑出发点;(2)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3)影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诸因素;(4)能否开发一个在某种范式指导下的课程建设平台。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难点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否存在具有普适性的范式。如果存在,这种范式与现有的课程建设范式有何不同?如何将纷繁众多的课程建设模式统一到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中?这种范式的哲学、教育学、认识论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研究的顺利完成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提供理论

5、支持和实践方法指导。  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均停留在课程建设模式的探讨上,没有形成具有普适意义的课程建设范式。针对课程建构这一系统行为,均是用“课程模式”的概念表达。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没有学者提出“课程建设模式”,更没有“课程建设范式”的概念。作为教育主体,有必要区分“课程模式”和“课程建设模式”这两个概念,而范式是模式的抽象与概括,模式是范式的特例。那么,课程范式和课程建设范式之间有何区别呢?3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对课程范式讨论得比较充分。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有两种

6、:一是学科课程范式;二是经验课程范式。学科课程范式始于15世纪,经过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等人的努力,学科课程范式将知识的接受、学习推向极端;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完备性、逻辑性。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教学材料便于组织和实施,具有系统性;缺点在于知识与经验脱节,在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主体——学习者。经验课程范式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其观点是教育是经验的继续和不断改造,“从做中学”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强调学习者的已有经验,重视个体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教

7、师是课程的引导者、设计者和合作者;其缺点是学习效果依赖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效率不能普遍提高,课程实施难度大。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还有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混合课程范式”,只是从模式上把两种课程范式的方法相融合,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从上述两种课程范式可以看出,课程范式主要表达的是课程目标确定、内容确立、内容实施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抽象与概括。课程范式有两种经典模式:一是泰勒的目标模式,二是过程模式。目标模式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作为课程设计的目标,这里的行为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外显行为,这种模式意在控制,追求效率。

8、它的缺点是课程无法包括心理体验、情感、态度等隐性行为,忽略了教育是解放人的个性这一根本任务。过程模式从注重学习者的高级心理机能出发,强调了学习过程,注重过程评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其缺点是知识、技能不具系统性,对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先天不足,同样忽略了教育是为了解放人的个性这一根本任务。这两种模式均是在四个维度下设计课程,即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由此可以归结为课程范式。  因此,课程范式注重某一门具体课程的设计,试图解决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