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对美国双反调查频频示弱

中国为何对美国双反调查频频示弱

ID:16434271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中国为何对美国双反调查频频示弱_第1页
中国为何对美国双反调查频频示弱_第2页
中国为何对美国双反调查频频示弱_第3页
中国为何对美国双反调查频频示弱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为何对美国双反调查频频示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为何对美国双反调查频频示弱?  4月1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初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不锈钢拉制水槽产品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由此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此类产品进行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12日,该委员会作出复审裁定,继续对中国输美大蒜征收反倾销税;3月19至20日,美国对中国输美钢制车轮、太阳能电池、镀锌钢丝及荧光增白剂作出四次双反裁决。  这是今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一系列贸易制裁行动的体现。据有关机构统计,在今年前四个月,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发起的“双反”和“337调查”有20多起,其频率相当罕见,足见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  

2、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2012年美国进入大选年,奥巴马有意让中美贸易成为选举中的一张牌,为谋求连任,对中国施压成为他有力的武器。因而近期美国对中国挑起种种贸易摩擦,不排除政治上的考虑。  奥巴马当政三年来,美国对中国产品频繁发起贸易制裁,其数量远远超过其前任小布什政府,导致中美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张。例如2009年底,美国商务部突然发布公告称,由于计算错误,决定修改对原产于中国的油井管的反倾销初裁结果,税率由36.53%提升至96.51%,这与本案最高惩罚性关税税率99.14%相差无几。  美国对中国实施“双反”措施的法律依据是《乌拉圭回合协定法》,这虽于世贸

3、组织(WTO)颁布的《世贸组织反倾销守则》框架大体一致,但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里面还是涉及到不少贸易保护的条款,而这是与《世贸组织反倾销守则》避免贸易壁垒的精神相悖的,也是国际上多数国家所竭力反对的。  当然,拿一国法律凌驾于全球通行法律之上,估计也只有美国这个所谓“老大”能做得出来。美国这样做,除了上面提到的美国总统大选因素外,也许还有美国对中国日益崛起的担忧。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让全球“老大”美国心存不安。因为金融危机已经把美国折磨得够呛,奥巴马政府在经济方面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奇招。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中国

4、产品频繁挥舞制裁大棒,而中国却频频示弱,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偶尔看到中国商务部发表声明,希望美国政府恪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共同维护自由、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但这只是隔靴搔痒,难以收到效果。  正是由于美国的双反调查,导致中国输美产品有的损失少则达几千万,高的则有几亿美元,甚至导致整个行业的出口遭禁的巨额损失之痛。  反之,中国在对美国输华产品使用制裁方面却显得十分谨慎。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有在2009年9月27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从美国进口的部分肉鸡产品启动“双反”立案审查程序。其理由是,中国畜牧业协会代表行业内2

5、0多家大型鸡肉生产商向商务部递交了关于对进口美国的白羽鸡肉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请求。  中国此举被认为是贸易回击,以报复奥巴马2009年9月11日决定启用“特保条款”,对中国进口的部分轮胎类型实施3年惩罚性关税。回过头来看,中国对美国肉鸡产品的双反调查,只是警告含义大于实质性的贸易报复举措。此后我们再也没有看到中国对美国产品进行新的双反调查。  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在中美贸易中,美国输华产品就没有什么薄弱环节?答案是否定的。只不过有人担心中国反制美国,可能会让自身受损更大。在某种程度上,美国人正是摸准了中方这种畏惧心理,才一再得寸进尺,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中

6、国的利益红线。  在美国对中国产品频频发起双反调查的情况下,中国却没有对美产品发起一次像样的制裁措施,这是不正常的。当然,这只能说明,中国还没有有效运用制裁的能力。美国是我们掌握制裁技术的“老师”,既然是美国迫使中国拿起制裁的“大棒”,那么,我们也应找到对方的软肋,不时对美产品发起双反调查,虽然双方不能打成平手,但也不至于一边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