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地位

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地位

ID:16440789

大小:8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地位_第1页
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地位_第2页
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地位_第3页
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地位_第4页
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地位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责任论”成为了继“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之后的又一论断。在“棒杀”和“捧杀”之间,中国需要更理智地看待“责任”。“负责任”究竟是圈套还是具有普世价值的需求?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人为能够举办奥运会而激动不已。中国是否已经成长为一个世界强国。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又意味着什么?除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之外中国还能发挥什么作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关键词:责任世界观发展近年来,历来热衷于对中国进行丑化的西方主流媒体,现如今突然开始大肆吹捧中国。2007年初,新加坡《海峡时报》刊

2、登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托马斯的文章《中国可能将同美国一样成为超级大国》,预言2020年世界将有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同年,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为封面故事,指出21世纪将成为“中国世纪”,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其地位作用逐渐被中国所分解。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上呼吁中国担负责任的言论也开始层出不穷:2005年,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让中国充当美国的“利益攸关方(stake-holder)”;2006年底,欧盟发表新的对华政策文件,要求中国成为“更加负责任的大国”....谨慎地看待“中国

3、责任论”我们需要谨慎地看待“中国责任论”。一方面,在某些西方国家看来,“中国责任论”出台的大背景是中国“不负责任”,一些西方大国屡屡指责中国在达尔富尔、缅甸等问题上的“不负责任”,谴责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批评中国工业对气候和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等。此外,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某些西方国家在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失效之后,正希望用“中国责任论”来压垮中国。在这里,“责任”成为政治词汇,政治人物可以通过“责任”来压垮一个潜在的对手。可见,中外皆谈“中国责任”,但对“责任”的内涵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将其简单

4、地认定为外界“捧杀”中国的圈套。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纷纷期待中国能够担负起拯救金融危机的责任。密歇根大学的肯尼思·利伯索尔教授说:“在全球爆发危机并且需要改写规则的情况下,中国首次肩负了重要责任。”这样的正面评价对中国以及世界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常说身份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当外界反复强调中国负责任时,久而久之在他们内心深处也会形成一种印象:中国与负责任是可以划等号的。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负责任国家”身份已经悄然地得到国民的认同。问卷结果显示,66.7%的人(60人,位居第一位)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当前中国国家身份的首

5、要定位。然而,竟然有高达32.2%的人(29人,位居第二位)认为当前中国国家身份的首要定位是“负责任的全球性大国”,见图2。此外,当问及中国政府是否拥有“全球责任”时,有71人选择了“拥有”这一选项,占到了总人数的78.9%。这些数据传递出一个信息,即“负责任”的国家身份或者说“国家观”已经悄然地得到国民的认同。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负责任国家”与“负责任大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责任”在政治学中有其特定含义:责任是承担与角色相应的义务,责任是一种尽责的品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负责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能够自觉遵守与其身份相称的义务。“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中国式的哲学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外交。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中国从地区性大国向世界性强国转变过程中外交理念的重大调整,是中国由“负责任国家”向“负责任大国”转变的重要体现,这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推崇的“民主和平论”等公共物品有本质的不同。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国际冲突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谐世界”理念的科学内涵,首先就是倡导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为此,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不仅事关以联合国为核心的集体安全机制的未来,也关系着冲突、热点地区的走向和世界和平的实现与维护。综上所述,负责任的大国不仅首

7、先是个负责任的国家,而且还要承担作为大国对世界的特殊“责任”,即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并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世界大国对国际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中国国民的世界观对于中国这些年所取得的经济成功,不仅中国人感到自豪,国际社会对当今的中国也是刮目相看。随之,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在不断提升,对世界的看法也越来越成熟。在“当前中国人看待世界的主流观点是”这一选项中,75.6%(68人)的受访者选择“中国与西方各有长短,能够自信理性看待西方的长处与不足”,16.7%(15人)的受访者选择“中国相对不足,仍然崇洋媚外”,还有5.5%(5

8、人)的受访者选择“中国长处更多,已能与西方抗衡”,2.2%(2人)的受访者选择“其他”。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认为中国人“自信理性”的人居多,说明当代大学生大多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