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1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1

ID:16462083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10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1_第1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1_第2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1_第3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1_第4页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永年县第九中学刘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农业、手工业以及海外贸易三个方面的主要发展标志及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成于南宋,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表现。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分析解决问题宋代方经济发展的原因;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展示,用语言描述宋代的社会生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经济繁荣。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

2、等分析,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7教学难点: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一结论。三、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了棺定了论。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

3、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看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通过对宋朝经济状况的学习,同学们也许会改变对大宋王朝的上述认识。第一个环节:宋代经济成就,弱宋与富宋的对比(1)展示反映宋代经济成就的表格,学生阅读课本整理知识。农业、手工业、商业表现(1)水稻种植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2)桑蚕业重心转移到南方7(1)丝织业:(2)棉花种植扩张至江南(3)新的制瓷中心(4)造船技术世界领先(1)最早的货币——交子(2)重要外贸港口的出现(3)设立市舶司、番坊与番市(4)外贸范围广:泉

4、州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中心苏湖地区“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广州、泉州、明州(2)学生讨论海上丝绸之路的条件、原因为什么陆上的丝绸之路转到了海上?从政治和技术两方面去考虑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先进;周边民族的兴起与强大,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政府的鼓励政策。为什么南宋没有禁止海外贸易?(这里需要对比明清)一则来自海外贸易中巨额的财政收入;二则当时的海外贸易还没有遇到后来明清所遇到的困难——倭寇、海盗、叛逆……;三则国内危机也不像明清时期那么严重。相对而言,局势的变化使得后来的

5、王朝根本无法继续南宋开始的宽容自信的对外政策。(3)史料补充,论证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小结:南宋时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7从此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形成,并一直持续到今天。第二环节: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阅读以下史料,分析南移的过程材料一: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斤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

6、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总结:1、初步开发:汉末,南方等区域经济发展。孙吴,开发经营江南地区,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铁冶炼、造船技术等发展、进步。2、继续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又一高峰,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是唐代的两大基本经济区。以安史之乱为界,两大经济区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逆转。73、完成南移: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压倒性优势下继续发展,我国古代经济南强北弱的局面成为定局。过渡——白居易的《忆江南》和一系列图片展现江南的繁荣景象屏幕展示(《耕获图》;《货郎

7、图》;宋代景德镇的代表性瓷器图片;哥窑的冰裂纹瓷器图片;南宋海船图片;包括交子在内的各种货币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提问:“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第三个环节:学生讨论交流重心南移的原因(1)什么造成了北方的落后?黄河中下游地区自三国起,军阀混战,再加上北方匈奴、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频频南下,长期战乱不已,经济破坏严重。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2)南方有什么先天的有利条件?北方战乱,

8、北方人民大批南迁,既为江南经济发展带去大量劳动力,又带去中原地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相反,江南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和平安宁的环境。7从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起,政局不稳,战争纷起,中原地区民不聊声,促使北方人口向南迁移。两晋时期(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轮番入主中原,民族矛盾激化,再次推动北人南移。进入隋唐时期(7、8世纪)以后,南方仍是北人迁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