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

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

ID:16487804

大小:8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10

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_第1页
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_第2页
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_第3页
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_第4页
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8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谈异形词规范中的三个问题刊《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2期厦门大学苏新春提要:论文认为俗成性是异形词整理与规范的最重要原则,并对相关的三个问题作了阐述:学理性在异形词中的正体与异形之间从来没有表现出整齐划一的规律,它只有在几个异形词之间难以分辨高下时才能起辅助作用;对《现汉》异形词整理的成果要充分地继承,但要进行新的求证,使之符合当代语言事实;对已经完全定型了的异形词进行整理与规范,不应是“推荐”性的,而应突出它的“规定”性。关键词:异形词词汇规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第一批异形

2、词整理表》公布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可以将这些意见归结为这样三个问题:如何看待学理与词频的关系;如何对待已有的异形词规范结论;如何看待“异形词规范整理表”的性质与作用。而这三个问题的解决都与正确理解异形词规范的基本原则有着密切关系。我们曾对《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用大型语料库作过绝对词频与相对词频的调查,指出《草案》中正体词的相对词频在50%以上的达93%,这是《草案》基本可行的最主要依据。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异形词规范中应遵循俗成性、实用性与指导性原则,特别是俗成性应成为异形词规范的基本原则。《论

3、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实用性、指导性原则》,提交给“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2001-12,厦门大学),刊于《厦门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从《草案》到正式公布的《整理表》,出现了部分调整,有44组由正表移至附表,其中有3组是其中的一个异形词移动,这是因为《整理表》严格遵循已有的各种语言规范标准,特别是文字规范标准,把含有繁体字、异体字的词归入附表,显示对这部分词语作的是“追加性”、“类推性”的规范;另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删除了50组。另有若干组的内部作了变更,如由“划策-画策”改为“出谋划策-出谋画策”,由“侈糜-侈靡”“糜费

4、-靡费”改为“侈靡-侈糜”“靡费-糜费”。但这些调整可视为局部的,它主要从词语形式上作了从严的处理,基本原则和思路并未发生变化。本文将仍参用在讨论《草案》时所使用的调查数据,其原因除了《草案》与《整理表》一脉相承外,主要是因为这个语料的构成规模较大,构成比较合理,这可以从若干《整理表》的数据与笔者的调查数据的对比中看出。《整理表》的数据笔者调查数据再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原则81毕恭毕敬24必恭必敬0毕恭毕敬115必恭必敬182侈靡0侈糜0侈靡3侈糜93奢靡87奢糜7奢靡68奢糜234靡费3糜费31、2、3、4组数据见《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5、》“说明”。靡费6糜费175家具896傢具0家具5048傢具06连贯97联贯05、6两组数据见《草案》“附异形词辨析说明”。《中国教育报》2001-7-31。连贯273联贯207仔细1897子细0仔细4543子细908牛仔裤41牛崽裤0牛仔裤326牛崽裤09计划23000计画07、8、9三组数据见《异形词不算错别字?语言专家:这种说法大错特错》,刊“新华网”2001-12-30。计划60809计画11下面就对讨论中出现的三个问题谈些看法。一、如何看待词频与学理的关系异形词是音同义同形异的一组词,但许多时候要在这几个词之间作出取舍仍会很不容

6、易,其中最费斟酌的就是在词的流通状况与词的学理之间如何作出选择。词的流通状况指的是一个词在社会,在百姓中的使用情况,它集中体现为词频的高低与使用环境的多样性与广泛性。而学理则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词义演变的古今源流关系、文献的可溯性、语音的和谐与文字的表意,凡是这些都会在人们选择时提供或多或少的理据。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利不利用学理的帮助,而是在当词频与学理不一致时,该如何处理。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学理在决定异形词身份上所起的作用是相当模糊的。学理性在异形词中的正体与异形之间从来没有表现出整齐划一的规律,同样的学理,既会在正体词上体现

7、出来,也会在异形词上体现出来,而且不同的学理既会同向同现,也会反向同现,交叉与背忤都非常普遍。学理性只有在几个异形词之间难以分辨高下时才能起辅助的作用,但这种辅助作用是代替不了词频作用的。没有语言使用实际状况的支持,学理并不会对百姓产生太大的作用,这是由语言本质的约定俗成性决定了的。“约定俗成”战胜“理论规定”,“百姓”打败“专家”,这样的现象在语言学史上比比皆是。如上世纪50年代的“打扫卫生”“恢复疲劳”,到后来的“邮编”“邮码”之争,“卡拉OK”与“中华大家唱”之争,事态发展结果大都是强调学理的专家意见逐渐消退,而这些意见起初大都居于

8、上风。下面可以以对学理之一的汉字偏旁的分析来看一个大概。汉字偏旁是人们分析汉语词汇常常提到的一种有规律性的表现形式,邹玉华《偏旁异形词的演变及其规范》,“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