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

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

ID:16502536

大小:3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10

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_第1页
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_第2页
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_第3页
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_第4页
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针灸疗法常规一般工作常规1、凡经临床科(或门诊)诊断,需要针灸治疗者,可开出医嘱,由本科(或门诊)医师、护士执行,或填写申请单,送针灸科、室(或理疗科),或直接挂导就诊。2、申请单上须填写诊断、病情摘要、针灸目的及要求等。3、针灸科、室(或理疗科)医师接申请单后,首先了解病情,作必要的复查,然后辨证,确定处置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治疗种类、方法、部位或穴位、刺激量、治疗时间和疗程等,均填入治疗单内。4、对首次治疗患者,须说明治疗种类、方法、疗程、次数、可能出现的发应,注意事项等,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后再施术。5、每次治疗后,施术者应详细记录

2、治疗次数、日期、穴位、刺激量、方法及时间等,并签名。急性病每治疗1-3次,一般疾病每治疗7-10次,应记录病情及治疗反应1次。6、医师应对治疗患者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穴位,将复诊结果记入治疗单;疗程结束或因病情变化停止治疗时,应及时做出小结,并将效果与建议事项写入小结内,并送回临床科纳入病案。在本科治疗者,应将针灸治疗效果填入病程记录或门诊病历。7、每日治疗工作结束后,应对用过的各类针具进行检查修整。针具用后,须经严密清毒方再用。针具消毒用高压蒸汽法,梅花针、挑治针可用器械消毒液浸泡。传染病、皮肤病患者用过的针具应分别放置,另行消毒。体针疗法[适应症]

3、适用于临床各科,针刺穴位见各种疾病的治疗常规。[禁忌证]一般无绝对禁忌证,但以下情况应特别慎重。1、妇女妊娠期,禁刺腰腹部及引起强烈反应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有流产史的孕妇忌针。2、神阙、乳中穴及婴儿头部、幼儿臼门部位禁针。3、有严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或应用肝素者)应禁针。[操作方法]1、患者取舒适体位,利于准确取穴与操作,必要时用棉垫支撑、垫平。治疗中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如有不适应及时反映,以防引起滞针、弯针、端针。2、针刺前术者应将手洗净。选准穴位后用75%乙醇消毒,如用针刺放血,须用碘酊、乙醇消毒。3、根据针刺穴位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长度及粗细的针,并

4、注意检查,凡发现针尖卷曲、变钝、体针弯曲、生锈、蚀痕、针柄松动等情况,均应经修理后方可使用。4、进针进针尖应迅速通过皮肤,然后逐渐刺入,待有针感后,按病情施行不同手法。针刺深度应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的胖瘦和部位而定,体针至少留体外0.5cm.5、留针时间一般5-20min。6、出针时,先将针轻轻捻转向上提起,至皮下后即迅速推出。针眼出血者,用无菌棉球轻压针眼,但眼区、头皮部位及太阳穴等易出血部位不管有无出血,均应多压一些时间,以防出血。注意核对毫针数,防止遗留在患者身上。7、每日或隔日1次,视病情而定疗程,一般多以10-15次为一疗程。[注意事项]1、应熟悉重要器

5、附近的穴位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切实掌握针刺深浅与方向,尤其是肩颈、胸背、季肋下的穴位,如风府、哑门、肩井、天突、期门、肺俞等,应严格掌握操作方法。2、针刺应避开血管与瘢痕,针眼眶内穴位时,不应捻捣,防止出血。针脐下、耻骨上穴位时应先排尽小便。腹部穴位深刺时,宜缓慢进针,小幅度捻转。出针时操作要轻柔,禁止提插,以免刺伤内脏器官。3、进针手法要轻柔,对敏感穴位禁止强刺激。对初次接受针刺者,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引起滞针、弯针、晕针,甚至断针。对心脏病或重症虚弱者,应切实掌握刺激量,以防意外情况发生。4、遇过劳、过饱、大汗等情况,暂不针或休息片刻后再针,饥饿时不宜针刺。

6、5、针刺胸背及肩劲部位的穴位后,如患者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应立即检查胸部,如发现气胸,应按气胸治疗常规处置。6、针刺发生异常情况的处理晕针:应立即起针,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服温开水,指压人中、合谷等穴。如症状较重或有休克现象者,应按休克常规急救。滞针:嘱患者放松肌肉,按摩穴位四周或艾灸1-3min,缓慢起针,禁止用力快速拔针,必要时在附近另扎一针,然后将滞针起出。若肌纤维缠绕针体,应将针向相反方向捻转,然后缓慢起出。弯针:针身弯曲不严重者,可顺其弯曲的角度缓慢退出,不可捻转;如针体弯曲角度较大或不只一处,应轻轻摇摆针体,然后顺针柄倾斜方向,逐渐分段推针,切

7、忌猛提以防断针。体位移动所致的弯针,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即可把针退出。断针:嘱患者保持原有体位。如针体尚有部分外露,可用镊子钳出,针体残端已深入皮下或肌肉层,须外科手术取出。头针疗法[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有脑血栓形成及脑溢血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颅脑损伤、颅内炎症后遗证及舞蹈症、震颤麻痹、梅尼埃病、耳鸣、精神性多尿、遗尿症、神经性头痛等。脑溢血患者昏迷期、病情未稳定者不宜用。[操作方法]1、一般取坐位,根据病情亦可采用平卧或测卧位。2、刺激区定位:首先准确定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二条标准线,然后正确判定所需刺激区。3、分开头皮,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按常规消毒。4、选

8、6-8cm的26-28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