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论文: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中华民族精神论文: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ID:16515659

大小:3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13

中华民族精神论文: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_第1页
中华民族精神论文: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_第2页
中华民族精神论文: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_第3页
中华民族精神论文: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_第4页
中华民族精神论文: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民族精神论文: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华民族精神论文: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摘要:中华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凝聚全国人民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发展至今的精神基础和前进动力。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人们牢固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思想观念,培育和形成了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如见利忘义、权钱交易、背信弃义、享乐主义滋长,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互助精神、奉献精神淡漠等。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精神,综其要旨主要有: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修养观;爱国忧民、兼济天下的使命感;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观;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升华,是中华民族崇高思想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

3、1.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修养观。在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发展中,基本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格局,即旨在“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为了社会发展和反省社会缺失,总是把目标集中到人的身上,寄托在人的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上。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看来,人类具有世界其他物类不可比拟的崇高地位,在世界上人最伟大。老子讲:“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他们普遍认为,人类之所以在世界上崇高和伟大,最根本的是在于人具有其他生命体所不具有的道义的本性。孔子说:“仁者,人也。”(《礼记·中庸》)他给人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

4、具备了仁的本性才是人。韩非子说:“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安固”(《韩非子·解老第二十》)。这就是说,“德”是无为的集合体,是无欲所构成,无思虑得以安宁,不用力得以安固。孟子则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本质,提出:“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孟子的“人心”,即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并认为这“四心”是人人皆有之,是人固有而非外铄也。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总是把社会的治乱兴衰与人自身的修身联系在一起,把修身看成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强调“诚意”、“正心”、“修身”,注重个人的内省工夫。“吾日三省吾身

5、”,每天都反思自我,提高完善自我。和谐人格的塑造,从外在说,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内在说,则可以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日益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高度。2.爱国忧民、兼济天下的使命感。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无尽源泉﹐是维护和保卫国家民族利益的永恒动力。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的嘉行懿德广为人民所传颂。中国古代孕育、发展形成了“公而忘私、国而忘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位卑未敢忘国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3.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自

6、然观。把人与社会、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坚持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整体趋同意识,这是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出的又一基本精神。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他认为天地人是相互依赖的,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虽然这三者各有其特质,但总的来说三者是一个整体。比如人离不开天地,因为人类扎根于大地,大地孕育和生养着人类,大地广阔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样,天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带来了雨露阳光,还给人类带来了精气,“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七章》),天地这种“不

7、自生”的无私品德,给人类以极大的贡献,如果人类离开了天地,就不能生存。因此人类必须效法天地,必须维护人与天地之间的协调关系。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矣,百物生矣,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明确告诉人们,人们必须遵循天命,要从四季时令的变化和万物的生生灭灭中去体会天命,人道离不开天道。4.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观。自强不息精神深深浸染在中华炎黄子孙的灵魂之中,它几乎成为中华精神永恒的烙印。《周易·乾·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说:天体是永不停息地运动的,道德高尚的人应像天体那样,努力向上,决不停止。在肯定和渲染“天行健

8、”自强不息时,也特别强调“行健”的另一侧面:“刚毅”,因为行健与刚毅总是分不开的。《论语·子路》上说:“刚毅木调近仁”,意即人要不畏困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