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区别矫正的方法研究

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区别矫正的方法研究

ID:16532432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2

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区别矫正的方法研究_第1页
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区别矫正的方法研究_第2页
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区别矫正的方法研究_第3页
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区别矫正的方法研究_第4页
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区别矫正的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区别矫正的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区别矫正的方法研究摘要: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即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少年犯”实施的社区矫正,如何针对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及思维习惯等特点实施行之有效的社区矫正对抑制逐年递增的未成年犯罪率,充分体现我国刑罚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挽救和感化的方针,日渐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关键词:社区矫正;未成年人;区别矫正正文: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正逐步推进,几个先行的试点工作也越来越纯熟,已经有越来越多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人适用于社区矫正。一、社区矫正概述社区矫正是一种与在监狱执行的“狱内矫正”相对的、使罪犯不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

2、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就是将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执行机关在相关的社区组织、社会团体及志愿者的协助下,在有关的判决、裁定或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使其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接受帮助和教育,接受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二、对未成年矫正对象适用区别矫正方法的必要性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转型的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的显著变化,成年人违法犯罪也愈演愈烈,呈现出总数增长快,性质严重化以及犯罪低龄化等一系列新的特征,传统的针对未成年犯矫治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

3、展需要,青少年犯罪已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社会的稳定持久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未成年犯不同于成年犯,社会对于这些迷途的青少年给予了更多关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未成年人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需要设想到与其他矫正对象不同的特殊方法。这既是适合未成年矫正对象身心特征的需要,也是贯彻刑罚人道化思想,提高矫正质量的需要。社区矫正制度之于未成年犯罪人更体现出其他制度难以比拟的优越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避免未成年犯罪人过早给贴上犯罪人的“标签”。如果过早给他们贴上“犯罪人”的标签,让他们承受异样的眼光和不公正的对待,势必使他们幼小的心灵

4、受到扭曲、挫伤,自暴自弃,一旦他们自动将自己归类到违法犯罪的人群中,对社会产生反感与叛逆,在刑满释放后,会由于适应不了社会,又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于是社会上又会出现一些二进宫、三进宫或四进宫的青少年惯犯和累犯,这与刑罚的最终目标是相违背的,社区矫正相对于监禁刑是一种温和的处罚方法,更易让敏感,可塑性强的未成年人所接纳。其次,社区矫正为未成年犯罪人提供了一个极为宽松的改造环境,使这些青少年能更多的在相对正常的环境中生活,避免受到交叉感染,尽可能的保证未成年人完成社会化进程,而这种社会化往往是在学校中才能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狱会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犯

5、罪的场所,“一专进去,多能出来”的交叉感染是副作用之一。如果我们将判了刑的青少年犯长期监禁在监狱与社会隔离,这种封闭式的监禁会使其脱离社会的发展,而社区矫正对于犯罪青少年来讲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要求,挖掘未成年人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发展余地,更能达到教育、挽救的目的。最后,对未成年人实行社区矫正是刑罚谦抑性和刑罚人道化的要求。我国刑法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社区矫正是实现刑罚非监禁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尊重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有益于他们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回归社会并被社会接纳。社区矫正也已成为世界行刑改革发展的

6、趋势,社区矫正的行刑方式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较为成功的经验,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试验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他们的经验与教训,根据我国未成年罪犯自身的特点,结合《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等规范,使社区矫正这种行之有效的刑罚专业化,本土化,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矫正制度。三、对未成年矫正对象教育改造方法的几点思考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试点实践,必须对未成年犯施行与未成年人的特点相适应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方法,突出未成年人矫正特色,提高矫正质量,真正达到社区矫正的目的,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犯罪。第一、在对待未成年犯的理念方面。1.“正常化”理论。

7、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未成年犯罪人,不应给他们“贴标签”,尤其是对那些第一次犯罪或者犯罪危害较轻的矫正对象,他们大多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一旦被贴上标签,很容易就会自暴自弃、彻底否定自己的价值。因此,运用“正常化”理论原则的,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为他们减压,减少自卑感。但是对已经犯下的错误,要让矫正对象从内心上接受现实,矫正其不合理的认知。同时,还要处理好社区居民对犯罪青少年的态度,对社区居民做到不刻意隐瞒,做好事先的疏导工作,顺其自然,尽量不要让矫正对象面对一个对他们担忧的社区。2.增能理论。相信每一个矫正对象都是“潜力股”,在平时多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优

8、点,挖掘自身的潜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3.“助人自助”原则。“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宗旨,应该积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