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

ID:16536078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2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_第1页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_第2页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_第3页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_第4页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_第5页
资源描述:

《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e》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财经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试卷(E卷)专业/班级:学号: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1.亚当·斯密及其之后的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2.在“有效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是为市场创造各种基础条件,通过有效的政策支

2、持市场的运作。(√)3.为了对高收入水平进行调节,国家可以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4.国家的职能及政府的活动范围决定了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项目、方向和比例。(√)5.政府采购与一般采购行为相比更加具有政策性、广泛性、公共性和公开性。(√)6.转移性支出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扶贫支出等。(×)7.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标准的确定更加简单。(×)8.政府的财政投资性支出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性质相同,完全可以由其取代。(×)9.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

3、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与社会保障支出相同。(×)10.保证政府公共支出正常合理的需要是确定宏观税负的最高量限。(√)11.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政府占有和控制的数量越多,程度越深,力度越大。(√)12.国债结构指一国各类债务相搭配以及各类债务收入来源的有机组合。(×)13.1.特里希的“偏好误识”理论属于西方财政分权理论。()14..向地方政府倾斜原则是西方国家划分政府间职责范围的基本原则。()15.“双扩张”政策搭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可以强有力的作用于社会总需求的扩

4、大,促使经济复苏。(√)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61.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它区别于微观经济主体的个别需要.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又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建立、规范国库集中收付活动的各种法令、办法、制度的总称,是对财政资金从征收、入库、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账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3.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障税也称“社会保险税”,主要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由雇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税款主要用

5、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在税率方面,一般实行比例税率,雇主和雇员各负担50%。个别国家雇主和雇员使用不同的税率。4.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其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并且,每一次计算仅以征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作为计算基数,然后将计算结果相加得出应纳税款数额。

6、5.国债市场:是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的统称,是买卖国债的场所。中央银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直接买卖,国债回购、反回购交易)来进行公开

7、市场操作,借此存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课税对象与税目的区别。①课税对象是征税的目的物,计税依据是在目的物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对目的物以计算税款的依据和标准。②课税对象是从质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而计税依据是从量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是课税对象量的表现。税目  ①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②划分税目的目的:进一步明确征税的范围;2.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和意义。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

8、性质(从两个方面考察):6(1)社会消费性支出(2)非生产性支出。3.商品课税的特征。l1、课征普遍l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l3、实行比例税率l4、计征简便4.斯蒂格勒的最优分权模式。5.国债发行的条件。:(1)国债的发行利率。包括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z)国债的发行价格。一般分为平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三种。(2)国债偿还期限。(4)国债偿还及利息支付方法。(5)国债还本付息的场所。我国通常利用财政、银行、邮政及证券公司的网点办理6.财政监督管理的现实必要性。7.相机抉择的财政

9、政策与自动稳定器政策的区别。8.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现状分析。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新的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分配关系得以建立,中央政府在集中较大份额的财政收入的同时,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保证了地方政府的支出需要。分税制以来,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不断扩大,转移支付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看,转移支付制度日益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项过多,渠道紊乱,难成合力;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导致部分“吃饭钱”变成“干事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