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漢學﹣杜甫七律﹣vol9.6

東華漢學﹣杜甫七律﹣vol9.6

ID:16541498

大小:14.76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8-22

東華漢學﹣杜甫七律﹣vol9.6_第1页
東華漢學﹣杜甫七律﹣vol9.6_第2页
東華漢學﹣杜甫七律﹣vol9.6_第3页
東華漢學﹣杜甫七律﹣vol9.6_第4页
東華漢學﹣杜甫七律﹣vol9.6_第5页
资源描述:

《東華漢學﹣杜甫七律﹣vol9.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東華漢學》第9期;199-252頁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9年6月杜甫七律章法規格化之研究∗∗∗簡錦松陳怡婷【摘要】杜甫之前,七言律詩處於草創時期,最常見的章法,是以中間四句寫景或四句敘事的格式來進行,這種格式的缺點是,容易偏倚於外間景物的描寫,或表相的對偶,不容易呈現詩人主體我的存在,杜甫七律新格顯然改革了這項缺失。杜甫一生的七言律詩中,雖有不少是沿用上述前人傳下的章法,不過,他很快地就在前人成法之外,開創了一套穩定的七律格式,新格式的特點就是,重視主體我的實際參與,整首詩都是以詩人自已的身體動作,來主導詩意的進行;詩人先自定一個題目範

2、疇,然後主動地進入詩中,進行一連串的動作,這些動作都與人類身體的自然律動相符,每個動作都按既定的程序運行,直到完成一首詩。∗第一作者:簡錦松,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主任。∗∗第二作者:陳怡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士。陳怡婷君曾以本題目於「九十四年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94-2815-C-110-019-H)參與本項研究,故列為第二作者。200東華漢學‧第9期‧2009年6月這種以既定程序來寫作七律的觀念,就是「規格化」,杜甫規格化以後的七律章法格式,可名之為「杜甫七律新格」。關鍵詞:杜甫、七言律詩、章法、身體動作、規格化杜甫七律章法規格化

3、之研究201一、前言從唐詩歷史來說,杜甫之前,七律的數量尚少,杜甫之後,七律逐漸成為眾人愛用的體裁,在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詩中,七律占了一百五十1首,比起同時代的其他詩人要多出很多。入蜀以後,七律所佔的比率較前更大,可見他對七律的重視,老而彌甚,更顯示他在七律法式的改良與成熟的過程中,角色重要。那麼,在杜甫長期的七律創作生涯中,他究竟發明了什麼重要的法則,可以成為後人宗法的基準呢?在杜甫以前,七言律詩的數量雖然不及五古、五律和七言轉韻體多,仍已有鬆散的章法,為詩人們普遍通用。杜甫一生的律詩中,也有不少是沿用前人常用的章法,不過,他很快地就在前人成

4、法之外,開創了一套穩定的七律章法新格式,新格式的特點是,重視自己身體的實際參與,整首詩都是以詩人「自已身體的動作」,來主導詩意的進行。作詩時,先設定一個題目或範疇,然後作者主動進入詩中,進行一連串的動作,這些動作須與人類身體的自然律動相符,每個動作都按既定的程序運行,直到完成這首詩。這種既定的程序,就是所謂「規格化」,經由杜甫規格化之後的章法格式,稱為「杜甫七律新格」。本文在撰寫之前,曾做了漫長的期前研究作業,也就是將《全唐詩》2中,從唐初到與杜甫同時代人的七言律詩,逐一解析,然後才進行本文1本文對杜甫七律的認定,採取寬鬆的態度,也就是說,未

5、採用嚴格的格律標準。基本上,杜甫詩集中凡是七言八句、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兩聯對仗可以辨識,即使平仄有不合律之處,也接受它為七律。因此,除〈早秋苦熱堆案相仍〉實在不像七律外,其他皆予收入。2據清‧清聖祖敕編、彭定求等輯,《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從唐初到與杜甫同時代詩人的七律(杜甫除外),約258首;唐初至李白(含)的七律約211首,李白以後至郭受約47首。早期七律對平仄、對仗等格律的講求,並非全部都很嚴謹,統計七律數目時,因為取捨標準的寬嚴不同,也會有所有差異,此處採取中等級的寬嚴尺寸,數目也是大約數,請勿拘泥。又202東華

6、漢學‧第9期‧2009年6月的推論。從這段前期研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杜甫新格與前人的明顯差異。可惜因為文章重點在杜甫詩,篇幅字數也不容許太長,讀者無法看到前項工作的內容。在本文中,我以三個步驟來進行,第一步,利用前置作業所得知杜甫新創章法的內容,先提出何謂「杜甫新格」,然後以十五首杜甫七律,觀察它們符合新格的地方,以證明「杜甫新格」確實有效存在。第二步,解釋「杜甫新格」的內部運作細則,所謂內部運作,係指第二聯「目視的動作」中視線移動的方向,和第三聯「沈思的動作」中思路進行的順序。第三步,是從杜甫七律分期中,了解「杜甫新格」成長的軌跡。經過這三

7、個步驟確立了「杜甫新格」之後,我將簡明地敘述唐初到杜甫同時代詩人所使用過到的章法,以補充解釋杜甫未採用新創規格的其他作品,對先人成法的傳承與淵源。這項研究的價值,在於它是以證物實驗的觀點,嚴格地解析杜甫詩,並能具體地呈現杜甫新格的內容細節。從研究方法來說,這是實證法的證明工作,而非印象式的歸納討論;從研究結論來說,它可以作為七律研究者分析其他作品時的尺標,也可以指導學生迅速學會七律寫作的法門。當然,不免會有人質疑,詩人既然獨運「神思」,每首好詩將各有創意,各具面目,怎麼會受限於一成不變的章法?其實,這樣的質疑,混淆了產品風貌與製作流程的差別,

8、「各有創意,各具面目」是指「產品風貌」,「規格化的章法」是「製作流程」,二者並無矛盾。這個道理,正如天下之人面目體格無一相同,但頭、目總是在肩、胸之上,手足四體也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